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9,(7):34-37,107,108
包利民。黑龙江呼兰人,著名作家,先锋文学圈资深成员。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其中很多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报刊转载。《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并有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材料或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二泉映月》、《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九色鹿》、《牛郎织女》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钱学森》、《海伦·凯勒》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教的究竟  相似文献   

3.
张裕钊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之一。其诗文被门人及故交结集为《濂亭文集》、《濂亭遗文》、《濂亭遗诗》及《论学手札》等,这些诗文集传本较多,约有三十余种。对这些版本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短长情况,学术界多语焉不详,或真伪莫辨,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人类历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不同的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发展为取代式,有了新成果,旧的或早或迟就会被取代。有了拖拉机,铁犁、镰刀等会被取代;有了电子计算机,打字机会被取代。然而,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不同,为积累式。唐诗不能取代《诗经》《楚辞》《乐府》,宋词、元曲也不能取代唐诗,没有《诗经》《楚辞》《乐府》,就不会有唐诗,不学习唐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被注音字多音现象的研究,发现朱熹对《经典释文》与《孟子音义》中的相应读音择善从之,存在着与《释文》、《音义》注音顺序不一、增音等情况。可见,朱熹并非迷信前人的注音成果,而是广采众说,有目的地裁择或补充。  相似文献   

6.
《大乘密严经》,简称《密严经》,依佛说法地点在密严净土而得名,汉译本译出之前或称之为《厚严经》。经中自称“《十地》、《华严》等,《大树》与《神通》,《胜鬘》及余经,皆从此经出。”许多内容与《楞伽经》相同。该经阐述一切法乃心识所变,其五法、八识、三性、二无我等哲理为法相宗所重,被列为该宗基本经典“六经十一论”中的一经。汉译本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罗含的《更生论》,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规律及其性质,类似佛教的轮回说,因而被僧祜收集在《弘明集》的第五卷。 凡是研究佛教、哲学的著作,都提到罗含的《更生论》,可见《更生论》之受重视。但也许是《更生论》文章较短之缘故,或被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更生论》阐述了哪些问题,与佛教轮回说有何关系,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离骚》在两汉成为经典的过程及原因,并进而指出《离骚》在很长时间里被尊为经典是其内在品质的结果,现在要想真正接近《离骚》或其他经典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温它们在古代被解释和评价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F0004-F0004
<正>值此本刊创立30周年、改为双月刊和第100期出版的"三喜临门"之际,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往昔的馈赠,激励作者继续向本刊惠赐佳作,本刊决定对2012-2013年度在我刊发表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一、奖励对象及奖励标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含该报的《文摘报》)转载的文章每篇奖励作者1000元,被摘要或报道的文章每篇奖励500元。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摘要的文章,或被中国  相似文献   

10.
学者风采     
邹泽民,汉族,广西贺州市人,1945年9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为广西梧州师专数学系副教授、中国数学会会员、广西数学会理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邹泽民副教授教学严肃认真,科研硕果累累.其主编或参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方法论》和《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程》.主要论文有《试论“高代”教学中的联系、联想与对比》、《关于“日本远距离教学实验”的介绍与思考》、《余弦定理教学的两个步骤》、《第二型曲面积分与曲面形状无关的相关定理》、《空间闭曲线积分的若干性质》等.邹泽民副教授多次被评为梧州师专及梧州地区优秀教师,1997年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学者名人辞典》.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派中首屈一指的小说家。他在广州辛亥光复后被陈炯明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他的名字不像近代一些著名小说家那样彰显。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颜廷亮所著《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一书对黄世仲冤案作了详尽的考辨,对黄世仲作品在近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更充分的论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界有关这一论题的代表性成果。《宋濂年谱》系徐永明所撰,它吸收了既有宋濂年谱著作的优点和长处而更为丰赡、完备,征引广博,纪事繁富,是一部集宋濂年谱大成的新著。  相似文献   

12.
绿玉斋,万历十七年徐熥下第时与弟徐火勃所建,用以延客、藏书和读书之用。徐熥作《绿玉斋记》,记绿玉斋建造的由来、时间、环境、结构、功用及斋名"绿玉"的由来,抒发其"邱壑之怀",以为"即有轩冕"不与易。这篇短文疏于记功用,偏重于抒发情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小品美文。徐熥生前至过世之后的数十年间,绿玉斋一直是文人集社赋诗的场所;绿玉斋珍藏过许多图书,其中多有善本、秘本。绿玉斋的方位虽然大位可以确定,遗迹却已不可寻。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讲演的时间、地点在最近出版的相关论著和文集中出现讹误,反映了目前编辑出版现代作家作品集及相关论著存在的疏失。从辨析此次讲演的时间、地点切入,追溯被时空遮蔽的徐志摩讲演的声音和表情,我们发现在朋友中以风趣健谈著称的徐志摩其实不适合讲演。比较而言,徐志摩讲演的内容相对单一,涉及领域不广;采用“牛津的方式”,讲演程式化;讲稿文学性强,现场效果较差。但《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却令苏雪林印象深刻,探究个中缘由,可得出富有启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他的诗我们几乎耳熟能详。由于徐诗大部分都是歌咏爱恋之作,让我们虽然对他极其熟悉,却并不愿意认真地去了解他,仅仅为他戴上"唯美"、"浪漫"、"为艺术而艺术"等等帽子草草了事,似乎他并不值得研究。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仅溺于风月无法自拔之人。他的思想之驳杂,不下于任何一位当时的一流学者,我们有义务让其真正人格白于大众。  相似文献   

15.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16.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之念,坦然抒写于尘世追求高雅的人生志向。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却能创作出《海上新乐府》之类咏叹新生事物之篇,彰显其"放眼看世界"的胸襟。虽非诗坛大家,却坚守独抒性灵的创作路径,形成了淋漓酣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徐訏的涉世之初,这一时期各种作品的叠加已使其情爱观的雏形充分彰显。徐訏认为,情爱是在精神与本能的交互作用之下形成的,他追求的是灵肉兼备的情爱。此外,其情爱观在两极之间跌宕:亦理想亦现实,亦"唯情"亦"唯物";既憧憬"生死相许",又美刺"无谓牺牲";既承认物质是情爱的媒介,又拒斥金钱主宰着的情爱。其本意是在现实情爱之中寄寓神性理想,倡导一种建立在健全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健康和谐的婚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枋是著名的明遗民,也是清初的著名画家。他的遗民品质提醒我们关注并解读他的遗民生活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乙酉(1645)之后,徐枋从勿斋的贵公子沦为居无定所的人,而定居涧上草堂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有明显的呈现;徐枋自称"作画暮年益进"与他和著名遗民画家杨补、万寿祺、归庄、姜垓的交游有关;徐枋有吴地隐居的实景图数幅,展现他的遗民隐居生活;徐枋以画为寄的特点是遗民画家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徐渭是一个艺术天份极高的奇才。在诗文戏曲及书画创作达到巅峰的时期,徐渭因屡败屡试、击杀继室、目空一切、劈头锥耳等言行,造成个性偏执狷狂的缺陷。可以说,偏执的人格缺陷是徐渭生前穷困潦倒、"名不出于乡党"[1]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梓堂。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于荆州又成《续稿》八卷,收录两年间新作。《续稿后》则收录宝祐二年(1254)至景定二年(1261)七年间之新作。后,其子李杓于咸淳六年(1270)将文集三刊于书市,印成中笥本。然是集现已无刻本传世,今所见均为清抄本。又有嘉定十三年(1220)至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在蜀,曾与老儒王揆合作《班马字类补遗》,然宋版《补遗》今已不存于世,今《班马字类》五卷提行本(附补遗)主要有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涉闻梓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