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林霖  邵晓霞 《今传媒》2023,(11):122-127
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革命的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融媒体视域下麦积山石窟文化传播现状调查情况、麦积山石窟文化融媒体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融媒体时代麦积山石窟文化的传播策略,旨在促进麦积山石窟文化的有效传播,提升麦积山石窟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石窟的保护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3.
越南阮朝重要使臣李文馥深受中国文化熏陶,曾数次出使中国并留下丰富的诗文记录。李文馥诗文呈现出独特的中越文化融合路径——“文学吸纳—思想思慕—思维应用”。对李文馥诗文中的中国元素越南化研究,可揭示出中越交流的新路径:以审美浸染为基础、以文化交互为过程、以文明互鉴为成果,从而形成可资借鉴的中越文化交流范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二维层级体系,指引以标准化增强城乡文化均衡可及建设的治理实践。[方法 /过程]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推荐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围绕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要求、基本内容、管理运维、评价改进提供规范指向,为均衡可及发展政策锚点下的多元实践样态探索提供支持。不同省市形成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非遗乡村”文化治理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多元实践模式发展。[结果 /结论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形成以国家标准为经、地方标准为纬的标准体系框架。现有标准体系尚缺乏乡村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指标、缺失乡村文化参与的多元共治规范和缺少乡村文化场景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公共部门应从全域治理标准体系、专项治理标准内容、数字治理标准进路和场景治理标准向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指引。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文明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6.
孙祎萌 《出版广角》2021,(14):28-30
"走出去"与"引进来"是文明互鉴的双行道,既可以并行不悖,也可以在操作流程上协同发展.出版机构和科研机构只有更新解题思路,才能在学术传播、文明互鉴的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文章从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激活知识产权的权利价值出发,梳理版权引进的流程与经验,以为建立和完善版权输出工作机制提供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范军  李金蔓 《中国出版》2023,(14):25-28
在我国出版走出去的进程中,不管是承担译介角色,还是书写中国故事,汉学家都发挥着独特作用。但由于部分汉学家对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缺乏及时、必要、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一些汉学著作尤其是部分西方汉学家所撰写的一些书籍对中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误写。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迫切需要更广泛地引导广大汉学家,消除误读、误解,增进了解、理解,用好手中的笔,写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转型,全球化和地方化,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政府的职能转变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来考察西方治理理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把握治理这个概念.西方治理理论不是标准,不是模式,它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不适用于我国现实的地方.我国公共治理实践的目标就是平衡利益,维持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使公共利益或公共价值最大化.由此我们需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即公民参与,授权,信息公开,对话与共识,以及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利用,对人类知识传播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原始记录,是高校整个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高校文化通过档案这一特殊载体得以保存和传承,并以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发展。因此,应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对高校文化的和谐发展所具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它不仅提供保存、展示、传播和建构社会记忆及历史文化的媒介技术,还通过定义当下与过去相遇的仪式和空间,超越了英尼斯所说的媒介在传播文明时的偏向,提供了一种时间性的空间.进入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以自身为媒介,在建构国家历史、加强公民身份认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公共数字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全面把握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在梳理文化治理能力评价和公共数字文化评价研究现状、阐释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及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评价目的 、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发掘其时代价值,推动其现代化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本文在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中医药并形成了中医药现代化基本路线的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从保护发展扶持到走向世界的现代化历程,总结了中医药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公共文化机构吸纳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建设与完善。文章通过梳理资金捐赠、资源内容贡献、参与公共数字文化事务管理、实施建议反馈和评价监督等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模式,并对高校学生访谈以收集原始访谈资料从而进行质性研究,分析发现其参与治理存在着知晓情况偏差、参与环境对参与治理支持较弱、感知情况较差、个人条件的限制等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出创新宣传方式,有效深入推广,开拓参与渠道,改善参与环境,优化参与流程,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鼓励个性化与多样化参与,培育参与治理的人才队伍等策略,为促使和保障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梓畅  李水 《传媒》2022,(14):60-63
典籍外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大中华文库》作为规模庞大、极具系统性的传统典籍外译丛书,其海外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在于传播主体性质单一、跨文化传播受传播目标国拦阻、部分译作文本存在疏漏错译、当前国际政治外交环境错综复杂、缺乏多维度立体传播渠道、对传播目标国及受众研究不够充分等。对《大中华文库》典籍外译模式的考察,意在推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中华文明能更好地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7.
熊彼得把创造性破坏视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标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上,传统文化也需要一个-创造性转化的过程才能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19.
王晔彪 《图书馆工作》2007,(3):F0003-F00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图书馆事业近年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文化影响能力在延伸服务中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左强 《大观周刊》2011,(31):50-50
正在迈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石化,于2009年末,推出了自己的文化建设“宣言”。此举,既是世界资本市场对国际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要求.也是中国石化顺应时代潮流,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