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需遵循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产学结合之路,因此,高职教学改革要贯彻"校企育人",需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以高素质的"职业人"快速适应企业岗位。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着力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企业需求和高职生培养之间差异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内涵的准确解读。本文在调查吉林省部分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反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职业教育模型,增加"非专业性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以增强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对一线人才需求的符合度。  相似文献   

3.
引进企业文化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走产、学合作之路,特别是引进企业文化,创建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银领"人才。本文对"引进企业文化,创建有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依据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要求明确提出,要在职业技术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文化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因此,怎样通过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缩短大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期,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增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促进校企协同发展,就成为了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学院、学生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分析了高职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并探索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并从具体可操作的角度提出了实现高职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育人的重要力量,真正的育人是文化育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尝试融入苏宁文化,探索企业文化融入高职育人过程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社会影响力的共同提高。苏宁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人才文化及"制度重于权力"的制度文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融入财经类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经类高校主要培养的是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应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注意引进吸纳企业文化的精髓,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融合了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等企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大学生在校阶段就开始着力提高将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财经类大学生较早进行作为未来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尊重企业的话语权。文章从企业的利益诉求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嬗变,剖析了企业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趋化规律,指出了这一规律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诉求——水平和垂直分工的弱化需要职业能力超越岗位定向并应对职业流变,探知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外的职业迁移,进而设计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确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体是校企共同体;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层级的纵向高移;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横向校企合作化路径,推进校企合作化形态的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路向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一、用文化凝聚发展,着力将"和暖"文化力转化为打造一流热力企业的凝聚力"融和聚暖、家和兴暖、亲和送暖、身心俱暖"是为"和暖"。我们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聚心的作用,将"和暖"文化着力转化为打造一流热力企业的凝聚力。一是丰富载体,着力发挥文化的教化力。今年以来,我们邀请油田"心田工程"专家举办了"EAP专题讲座",引导职工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化解、排除心理困扰和压力,实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职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正能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是凸显职业特色的最有效的途径,这要求建设好校企文化融合平台。融合平台具有各自特点,且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通过构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不同的平台与载体,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融入校园文化中,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锤炼,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