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方 《教书育人》2005,(5):17-18
项目要求有具体的产品或结果,要求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的日期,要求有既定的预算,只有满足了这三方面的因素,我们才能将这样的任务看成是一个项目。简单地说,安排一场演出、开发一种新产品、建一幢大房子就可以称之为一个项目,在我们的学生工作中,组织一次活动可以算作是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双赢在我们的文化视野里是一个盲区,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双赢这样的概念。也许是随着入世谈判的深入,我们才开始逐渐地使用双赢这样的概念,其意思是指通过双方的互相让步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由此使双方获得最大的利益。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的说法。但是,由于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认同的是一山不容二虎,不能相互容忍的二虎必然要决个孰胜孰败,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即便是胜者也是伤痕累累,要从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尽管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  相似文献   

3.
董劲聪 《师道》2005,(12):59-59
明天就搬家了,确切地说,几个小时后就搬家了。按我们家乡的习惯,迁居要在半夜,过了午夜就动身,这样,便拥有一个完整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我们在旧房子的最后一夜,我说,要在这里写最后一篇章。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个大型的音乐教师听课观摩活动期间,听取了几节锐意教学改革,极富创新意识的音乐课。其中一位老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给笔者留下了这样的一个感受:我们可以,让每一堂音乐课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唱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孩子从入学开始已经学着演唱国歌。也正因为她太过熟悉,我们往往未能真正地花心思去理解、去感受她。再加上  相似文献   

6.
一【中考查分】 所有人都在期待今天6点那个可以接通的电话。我烦躁不安地在电话旁踱步,不时地拨打查分,即便心里知道不到时间查不到分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样徒劳,好像我们是一个个失去理智的股民在等待大涨。  相似文献   

7.
“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些谁都会说的理论,要真正在教师心灵深处得到完全的认可.真正演绎成一种可行的教学流程,还须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精心打造。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而这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道理.再不要被我们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一节中学语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片断,在营造情境氛围上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的——  相似文献   

8.
成功小语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进一个杯子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再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一次又一次,跳蚤重重地撞了上去。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调整了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天后,去掉玻璃盖,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以后,它仍没有跳出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是思想者 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简单机械地记住老师讲了哪些内容,传授了哪些知识,然后在考试复习前将它们反复记忆,再将记忆结果搬移誊写到试卷中。这样的一种学习,就是将自己当成了一个简单的知识容器。考试过后,该忘的都会先后遗忘。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做人、做事是这样,我认为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技巧。尤其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可以很好地把握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对于尺度把握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在《My Girl》之前提起“骗子”二字,也许你会一脸厌恶地痛斥一番。可现在,就是有这样一个特长、职业、兴趣都是说谎的女骗子,纵使她如何损人利己、厚颜装蒜、大言不惭,我们非旦提不起恨,相反却对她喜爱有嘉。从现在开始,我们可要打起12分精神,细数她的“罪状”,一定不能再轻易相信她的“谎话”!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我对这样一种作文现象深感忧虑。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学写作文开始,就开始接受一种“正规”的作文教学。各类文体应该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即所谓的“三段论”,然后再记住大量的成语、形容词,分门别类地抄写名言警句,再背诵大段大段的优美词句,即所谓的“积累”。一旦作起文来,首先用“三段论”搭起框架,然后把“积累”的东西熟练地填充进去,如同工厂流水线上制造机械,千篇一律,一  相似文献   

13.
做编辑的人常有这样的感受:能编的好稿太少,尽管每天要面对成堆的稿件;投稿的人也常有这样的埋怨:发表文章太难,即使煞费苦恼地写了一篇又一篇。于是,我们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能下功夫总结和探讨一些投稿、发稿的规律,来帮助大家少走些弯路。  相似文献   

14.
英国真正融入欧洲进而走向世界是从1066年诺曼底征服开始的。诺曼王朝建立之后,盎格鲁一萨克逊时代开始的英格兰封建化过程迅速完成,不列颠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诺曼王朝以来的英国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样一条“兴衰曲线”:英国从一个欧洲的弱国变成欧洲强国;再从众多洲强国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长达一百多年,世界工厂、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一度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所有美丽的童话,都是由一个充满了快乐与幸福的季节开始。当期初家长会,老师严肃地说,真的,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抬头对视。我们曾一度以为,幸福在那一刻便结束了。直到今天才明白,等在后面的都是真正的痛苦。因为没有珍惜,今天,灯下的我终于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开始”,多么熟悉的一句话,曾在我们的耳边回荡过无数次.现在,它又再一次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它代表着一个人内心的呼唤,代表着重新开始的幸福!呵是,能够真正重新开始的又有谁呢?  相似文献   

17.
等到2014年6月8日17∶00那一刻,“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笔……”,心中弥漫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情绪,高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再见了,这些盛放的青春。那一天,当我们离开,一切都回到了我们来时的模样。那些曾经相伴的人,不会再整整齐齐地坐满整个教室。我们毕业了,在这个奇妙的夏天。忽然忘记了那是怎样一个开始,在三年前的那个八月。仔细地寻找,才发现,在时光隧道那头,站着自己模糊的身影,还有最初见到的同学、最初交到的朋友、最开始的那份紧张期盼。  相似文献   

18.
一节作文课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中,有一个参考题目:《从说起》。早就听说我们刘老师教作文有一套,今日一课,果真名不虚传。在上这第一次作文课时,他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传话。这个游戏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刘老师交代有关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接着开始做游戏。刘老师把要传的话小声地传给第一个同学,第一个同学再轻声地传给第二个同学,要求不能被第三者听见,并写下所传的话,不让别人看见。这样一直往下传,传到我时,我听到的是:“我是米饭,你是荷包蛋。”我听到后感到有趣,强忍住笑,把这话小心地传给下…  相似文献   

19.
徐谋诚 《甘肃教育》2002,(12):17-1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苏珊的小学生因患病使她那原来一头美丽的金发差不多快掉光了。一想到出院后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作为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苏珊简直不想再踏进校门了。在苏珊返校上课前,她的班主任教师海伦了解到苏珊的顾虑及掩饰秃脑袋的做法后,就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  相似文献   

20.
“环保”是现代人重视的问题,因为人类过度使用能源及土地的开发,造成了地球环境恶化。如果再这样下去,地球会变成一个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大家要注重环保问题。我有一个环保外婆,一直提倡不使用塑料袋。她常常告诉我们,废弃的塑料袋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垃圾,燃烧时会产生毒气,吸入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如果将它掩埋起来又不容易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环境保护应从少用塑料袋开始。平时外婆去买菜或购物,都自己准备购物袋。最近她又发明了一个新方法,就是把我们不要的衣服的领口和袖口缝起来,再把它反过来就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