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郭沫若、钱穆,杨向奎、顾颉刚,徐复观、彭林、金春峰等学者研究《周礼》的著作为例,回顾了20世纪《周礼》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周礼》成书时代是《周礼》研究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利用全文资料和文献考证、对《周礼》作的思想史研究,以及研究《周礼》成书的时代背昔三个方面,对《周礼》的成书时代作了深入的研究,由此表现出《周礼》研究当中的不同方法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礼》是《三礼》之一 ,《十三经》之一 ,在儒家经典中 ,既是最重要的一部 ,又是疑点最多、争论最烈的一部。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概述 :一、有关《周礼》的名称、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二、有关《周礼》的来历、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三、《周礼》的主要注本简介。清季学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是集两千年来《周礼》注释学成果之大成的一部著作 ,博大精深 ,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4.
《玉台新咏》是六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研究的历史包括古代与现代两个阶段,总的趋势是由感性判断走向理性论考。现代《玉台新咏》研究又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为突出,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成书背景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关于《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资料与见解。对近10年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水浒传》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6.
《咖啡店之一夜》是田汉早期剧作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剧作之一,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出版后再版发行次数最多的作品。作者本人30年代对这部剧作再版时所进行的较大幅度修改和"完善"使作品主题与初版本相去甚远,也导致剧评界因依据版本的不同而得出了迥然相异的研究结论:即从初版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到修订本的"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前的<周礼>学研究在文字解诂、音义注疏、文献辨伪、有关名物制度的考证及对前人学术成果的总结、整理与评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诸多微观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由于理论视野狭窄,研究方法缺乏创新,该阶段的<周礼>学研究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关于<周礼>一书的真伪、作者和著作时代等基本问题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可信度,同时也使得该书的史料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同时,由于缺乏对该书主体思想等一系列问题作宏观的理论分析,制约着<周礼>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证了太平天国文献《太平天日》一书成书年代、作者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关于《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问题,历来被学者们视为学界一大难题。时至今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没有完全统一。学者们对《葬书》作者考证的结果比较一致,认为郭璞不是《葬书》的作者,但对于《葬书》成书时代问题考证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有晋代成书说、南北朝成书说、唐代成书说和宋代成书说四种观点。通过对上述观点的研究和进一步的考证,认为《葬书》的成书时代应该在北宋后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周礼》成书于何时历来是各家争论的一大内容,撇开此问题不谈,《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本源却是毋庸质疑的。秦简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秦的制度设计源于《周礼》,国有养马业管理制度亦然。秦简的内容虽然主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与《周礼》的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周礼》的认识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自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近30年以来《水浒传》成书年代及作者的探索历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内证、外证及旁证,否定了《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中叶可以定论。《水浒传》的作者为明朝中叶东平人罗本,字贯中。他与元代戏曲作家罗贯中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14.
黄擎的学术新著《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以毛泽东语体为考察视角,从"话语形态与观念播撒"、"批评范式与思维模式"、"权力话语与批评功能"方面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文艺批评话语进行了研究。作者表现出一种以视野的广阔性和资料的丰富性为基础的思想对话意识,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研究的切入点以及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均具有独到而予人启迪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宋代开始,《木兰诗》的成诗年代和木兰故里等问题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进入20世纪以来,诸多学者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发掘各类文献,试图重新解开《木兰诗》年代本事的疑团,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梳理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木兰诗》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对《木兰诗》及木兰故事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十善法门白史》的成书年代和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其成书年代,有元代说和明代说,关于其性质,有史学著作说和法律典章说。与上述诸说不同,本文作者认为《白史》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指出《白史》既不是史学著作,也不是法律典章,而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并对《白史》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介。  相似文献   

18.
此文为作者在《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一)、(二)之后,撰写的第三篇关于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的论文。介绍了大概在今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一带,于14—15世纪左右成书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说》。  相似文献   

19.
蒙文蒙古史书《蒙古源流》成书于17世纪后半叶。17世纪在蒙古历史和蒙古史学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蒙古源流》的出现,与16世纪以来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思想风气,以及作者个人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思想意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根据《蒙古源流》中的有关记载,以及口传资料和清初文献中的有关内容,对该书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名号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三大谜案,迄无定论,有研究者认为这类考证研究已无意义可言。而实际上任何一种学术的探讨都不可能仅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它必定有其深广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对《金瓶梅》作者、成书年代的考证是为了认识作者,建构发生的语境,起到知人论世之功效;而版本的探究则是为了保证阐释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对《金瓶梅》斯芬克斯之谜破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破除阐释过程中的主观性,联系作者与当时历史环境,客观阐释作品,达到阐发作者与作品本意的目的,这是中国千年阐释传统的现代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