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经过“导演”的?也有不少国人心存这样的疑惑: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散尽,人们生活温饱尚属勉强,照相无疑更是奢侈消费,作为一个普通军人,他怎么会在各种场合拍下那么多的照片…… 那么,雷锋生前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究竟都有那些人为雷锋拍过照片?雷锋哪些照片是补拍的,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给别人拍的照片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人肯花5万美元买雷锋生前的一幅照片的版权?本期《档案揭密》刊载的《揭开雷锋生前照片之谜》一文,将为读者逐一打开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5日前后,全国各媒体对雷锋及其相关的事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挖掘性报道。雷锋做好事留下的诸多当时明显经过摆拍的照片,在当下复杂多元的舆论环境中,成为一个热议的焦点。这些雷锋照片究竟是宣传还是新闻报道?若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如何看待?本文认为,这些雷锋照片是宣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但是这不应妨碍我们坚持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一首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而歌中所唱的主人公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普通解放军战士,一个被誉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几十年如一日”的模范青年。从他1940年出生开始到他1962年因公牺牲为止,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平凡的。这个身高只有1米54,体重不足100斤的年轻战士成为了当时一  相似文献   

4.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5.
真实的雷锋     
《现代声像档案》2006,8(2):30-30,31
“我们今天看雷锋,不仅仅是带着怀旧气质看一个遥远的背影,我们怀念这个小个子湖南人,也不仅仅是怀念历史上的某种风尚……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新书《雷锋1940—1962》,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以及客观的叙述角度,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雷锋。  相似文献   

6.
我写过一篇稿,赞扬村里共青团员义务为一家困难户打井的事迹,结尾写道:井打好了,流出了清泉水。“井主人紧紧地握住青年们的手,眼窝里淌下两行热泪”。稿子被采用了,可是在这句话的最后却添了这么一句:“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活着的雷锋啊!”井主人是个哑巴,竟让哑巴也说了话,看了叫人啼笑皆非。编辑处理稿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或者为了把事实交代清楚,增加一点文字说明,是必要的,但不能无中生有,随意添枝加叶。有的编辑修改稿子喜欢合理想象,使劲拔高。比如,见是舍己救人的,就写上“不要管我,救人要紧”;见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就写上“这是我  相似文献   

7.
送大娘回家、补袜子的照片,是根据雷锋《懈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的情节补拍的;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是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是后来添上去的……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3张照片,也是最了解雷锋照片“秘密”的人  相似文献   

8.
报出姓名又何妨○杨湘彬做好事不留姓名者,一直是我们宣扬的对象,所以有的人就觉得做了好事留下姓名反而不光彩,有图名谋利的嫌疑。但事实上,我们宣扬的侧重点是一种仗义救人、助人为乐、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的雷锋精神,而不是某一个人。做了好事是为我们部队争了功,体现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当年雷锋在有人问他姓名时总是自豪的留下“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姓名”。具体到某一件事情上,如果有留下姓名的必要,为什么不留下姓名呢?何况留下姓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起码需要承担被人怀疑“图名谋利…  相似文献   

9.
我多次提到过“潜意识”一词,而且愿意反复强调。 潜意识就是人最本真、最质朴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之为“潜”,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它“深”,二是由于它“隐”。为什么要“隐”呢?因为人类生活是复杂的,有许多时候想到的事不能说、不便说、不应该说。这种现象,有时是虚伪,有时是礼貌,有时是工作需要。但更需要的,却是“深”。 比方说:两个人都常常做好事,做的事又几乎一样,而我们对这两个人的品格感受却可能不同。一个人做好事是默默的,另一个则总是选择在别人能发现的时候做好事。他们的外在行为可能相同,但潜意识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雷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中的一位英雄人物;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它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不仅是因为雷锋本身的事迹突出感人,更因为毛主席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的这一题词,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当年,毛主席是怎样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题词的呢?笔者当时在《中国青年》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曾亲身参与其事。现在虽然事隔33年,但仍历历在目,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今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周年的缘故,今年书市的雷锋书籍品种明显多于往年。或许是意识到“雷锋”在出版上的含金量,诸多出版社也将雷锋书籍的出版作为今年年初出版的“重头戏”,随意在书市上走一遭,《走近雷锋》、《雷锋现象》、《雷锋日记选》、《离开雷锋的日子》、《雷锋的故事》(均为解放军文艺版)、《雷锋——平凡的英雄》(长江文艺版)、《雷  相似文献   

12.
1987年4月8日是我有生以来难忘的一天——我的处女作《“雷锋小姐”》在《战士报》上发表了。连队为此给我嘉奖一次。也就是“雷锋小姐”使我从此走上了搞新闻报道这条苦中有乐的道路。那是去年3月,我因病住进了广西边防某部医院。住院期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雷锋小姐”》的小通讯。写的是这个医院陈冬岑等4位护士,无论是在广州军区护校学习期间还是在南宁实习期间或是后来到广西边防工作,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到街上、  相似文献   

13.
邹赜韬 《浙江档案》2023,(3):11-12+14
<正>2023年是“学雷锋”运动发起60周年。1963年1月起,全国多地相继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学雷锋”活动。3月2日,共青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的“学习雷锋”专辑,首次登载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经久不衰的动员号召。此后在3月5日,各中央党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毛主席题词。“学雷锋”活动也因之升格为全社会的“学雷锋”运动。“雷锋”这个英雄名字,与雷锋在平凡中创造的非凡人生成绩一道,传入千家万户。如应斯响,不少群众在学习过雷锋事迹后,纷纷将之立为标杆,一缕敬本职、为人民、忘小我、献大爱的新风吹拂四面八方,成就了一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札记(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学先进活动学雷锋、学先进活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宣传好。群众中有人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要改变这种情况。对亿万群众上街学雷锋做好事,要充分肯定。对其中有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要去宣传,但也不要泼冷水。我们提倡的是常年学先进。今年学雷锋的口号是“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对不同层次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都可宣传,只要他做了好事,都应得到社会的承认。要抓好深度报道什么叫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用今日之事实、昨日之背景、未来之展望,经过综合分析写出来的。深度报道要体现中央精神,贴近…  相似文献   

15.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对现有行政组织、行政管理运行机制、行政管理流程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促使其进行改变,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公文归档与管理模式。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1政府对社会的应用层面政府对社会的应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面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性信息发布。这是“电子政务”最核心的部分,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对公众、对企业要提供大量的基础性、应用性服务。包括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等。让公众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办,什么事情不可以办,谁来办,如何办。这一应用层面形成的公文正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董汉章 《大观周刊》2012,(16):153-154
从毛泽东等一代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后,中国人民此起彼伏的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不仅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也经受了以实践雷锋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取向的检验。在雷锋同志以身殉职50年后的今天,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方向性、战略性地写进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为重大目标,同时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是对我们中老年学雷锋志愿者这支以学雷锋活动专业队伍一种鼓励、一种鞭策、是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8.
凡红 《军事记者》2013,(5):64-65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50周年之际.我们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见到了多年致力于聚焦“雷锋”影像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职摄影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盖旭辉。他以一个个生动的视觉瞬间,展示了一个个活着的“雷锋”.见证了各种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在采访中.笔者品读了他镜头中耐人寻味的”雷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过去50年间关于雷锋题材的主要影像作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纪实影像作品)进行关注、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雷锋本人和雷锋精神在大众影像传播中所表现出的变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宣传思维主导下的“先进典型”到90年代逐步通过影像纪实转变为“鲜活面容”,雷锋的形象也经历着一个由“被塑造”转化为“被还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趋向理性,纪实影像传播有助于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培育出平实而良性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及在此前后的宣传雷锋、学习雷锋的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中,新闻媒体宣传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活动,它在新中国50年的新闻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巳经并将永远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一篇高昂、华美、令人振奋的乐章。其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作用,除了雷锋本人的事迹和思想道德感人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毛泽东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毛主席的题词是怎样作出的?为什么把发出号召的日期定在1963年3月5日?各新闻媒体当时对这一重大事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