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影视艺术是受多种文化因素合力制约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只要仔细审视影视艺术传播的文化环境,就可窥出影视艺术与其文化环境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互现的、互为参照的镜像式关系。文化环境影响着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影视艺术传播也影响着文化环境。当前构成影视艺术传播文化环境的突出变量有三:一是文化大众化趋势,二是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夏光富 《新闻界》2007,(3):25-27
本文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认为影视艺术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形象,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与大众的日常趣味、社会化的普遍的大众价值观有关,更与社会消费的商业性结构、审美的世俗性形式及其被拉动的感性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3.
周月亮 《现代传播》2004,2(6):46-50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大众心中的。影视艺术是惟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在形而上的拉力越来越稀薄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应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慰藉。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哲学研究”在其中成为可能的艺术 ,影视艺术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哲学的器官”。审美愉快尽管有现实的色彩 ,但它本质上是了解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李倩 《新闻传播》2023,(18):62-64
“国潮”席卷中华大地,伴随多元化潮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入人们视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风尚也让艺术与影视设计备受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媒体动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钟小族 《出版视野》2009,(2):31-31,33
传播是古老的.是自人类社会肇始即存在的社会现象:影视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影视的进步.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1998年,叶家铮在《电视传播的艺术》中已指出:“在研究电视的各种视点中.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就时下流行的“名著翻拍热”发表的评论。据作者观察,现在的人们似乎患上了一种“经典恐慌症”,对于“民族文化正在被践踏,经典正在被破坏”深感忧虑。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艺术经典中的人物形象置换为当代影视里的‘商业神话'”——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引发了公众的忧虑和怀疑”。  相似文献   

7.
刘芳 《传媒观察》2008,(5):55-56
有人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泛文化时代,一切事物莫不打上“文化”的符号烙印。DV影像文化也不例外,它是数字技术革新的产物,虽然从1995年第一台DV问世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时间,但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却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艺术是一个专业领域,被主流媒体长久垄断,人家播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DV的出现及快速的发展带来一种文化领域中的表达自由,将影像的话语权回归给大众,人们终于从影像的被动接受中释放出来,获得了自由的用视听语言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尤达 《传媒观察》2023,(2):104-112
网络时代,土耳其影视行业通过跨国改编剧集再海外输出,使土耳其在剧集出口方面跻身世界第二,成为影视传播全球化时代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有鉴于土耳其独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本文从这两个维度建立研究路径,立足“格式改编”理论梳理发展脉络,沿着“文化接近”理论研究实现路径,借助“文化中介”概念分析生成逻辑。最终,以“文化同质”的全球变化趋势探讨意义生成,重点关注土耳其凭借跨国改编提升剧集海外传播力这一策略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东南传播》2015,(12):170-171
培育“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出一批优秀出版物和广播影视精品……“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追求影视的商业价值时,最不能忽略的是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这才是促进一部影视作品向优秀作品迈进的重要举措.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可以为人们营造更深刻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影《大鱼》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讲述的母题,最后着重介绍了《大鱼》当中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3.
江锦年 《新闻前哨》2022,(21):61-62
数字经济时代,移动游戏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游戏横跨多个文化领域,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影视等诸多文化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而具备强大的文化承载能力。移动游戏输出已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也给予数字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影视艺术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文艺创作类专业也逐渐成为国内各个高校竞相开设的“显学”。针对高校影视文艺创作研究生培养“同质化”和“重理论轻创作”等问题,文章提出广西高校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与地域优势,凸显民族性、国际性和时代性,发挥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的引领作用,把握“...  相似文献   

15.
影视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方式,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科学综合观照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人类学因使用了影视的手段而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使影视人类学成为了人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人类学自身的学科发展带来了一场视觉文化的革命。从文化功能上看,人类学影视片具有记录保存文化、阐释文化意蕴、传播交流文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艺术是一种寻根的艺术,回归民族文化,以富有内涵和情趣的民族性格与世界交流,才是我们需要尊崇的指南。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精神将始终决定着它的城市形象。从时尚盛会转变为动画艺术的民族寻根之旅才是“动漫之都”存在的力量和理由。  相似文献   

17.
女性视角下的社会文化景观——以《安东尼娅家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东南传播》2014,(5):115-116
影视艺术是一种将创作者的感知、情感进行直接抒发与传达的视听结合的特殊文化形式。由玛琳·格里斯执导的《安东尼娅家族》颇具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影像世界、人物塑造以及意象表达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剖析,显示出女性视角下独特的社会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一。在整合视觉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的基础上,孟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视觉文化传播”的全新理论构想,从视觉文化传播的语境与表征出发,上升到合理的文化构成,以一种传播形态与文化生产的理论构建,证明了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相似文献   

19.
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的一种重要的标志就是从传统的地域性文化向现代场域性文化的演进.就艺术文化的生成机制而言,古典艺术多属地域性的,现代艺术则多属场域化的.但是,艺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意味着对于地域文化的突破与取消,而且还应该造就出一种新的“地域一场域”化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结合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结构”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