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进珍 《大观周刊》2012,(47):320-320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在,突出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  相似文献   

2.
熊贤瑶 《大观周刊》2012,(23):198-198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删,数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活力,数学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知识外,增加了空间图形的认识,数据的统计收集等内容,有理数一章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第一章则侧重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生活中的数据这章重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的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其它章节。以下就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赵俊杰 《大观周刊》2011,(24):73-7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新一轮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政治课教师教学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提升居民阅读获得感是新时代农村公共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湖北省69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总体特征,运用关联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再以logistic回归明确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个人阅读喜好程度、阅读重要性认知、农家书屋平均停留时间及借阅册数与公共阅读获得感正相关;不同的职业、居住地、阅读习惯,以及农家书屋参与次数及阅读活动参与情况不同的群体间存在显著的获得感差异。要提升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应完善阅读服务供给和阅读场景营造,提高农村居民公共阅读的参与率和参与度,采取差异化和针对性策略提升不同群体的公共阅读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心理学及二语习得等理论,对网络环境下学生交际能力,包括语用能力的培养、文化信息导入、交际心理场构建、交流感的实现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方面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效果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仉宁 《大观周刊》2012,(13):274-274
综合性美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教会学生如何有系统的学习如何将学习中看似独立的各知识点之间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英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及智力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志军 《大观周刊》2011,(47):182-18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9.
郄绍勋 《大观周刊》2013,(2):163-163
摘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本文在分析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以及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证研究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状况和影响因素,发现:只有17%的活跃学生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大学生活跃网民和普通网民在网络知识和技能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别,网络影响力、民生问题思考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舆论监督效能感和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益军 《大观周刊》2012,(50):255-255
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极力倡导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冀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证。  相似文献   

12.
白桦 《大观周刊》2011,(30):161-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英语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妥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蔡桂娥 《大观周刊》2013,(2):199-199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要使所培养的学生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往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小英 《大观周刊》2011,(36):164-16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学得愉快,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斯琴 《大观周刊》2011,(10):181-181
新课程标准对以往旧的地理学科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了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透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从1958年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回首中国新闻传播一百年的时候,如果要追溯中国电视的发展轨迹,那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可以说是在20世纪的尾声奏响的一部交响乐,其独具风格的同步性、开放性、视觉刺激性,以及“身临其境,参与其间”的现场感、亲切感和参与感,令受众深深体会到电视直播产生的独特魅力。 一、电视直播从观念到操作的飞跃 声画结合、视听兼备是电视独具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根本优势。声画结合的效果不是视觉和听觉的简单相加,而是整合,即声音与画面所传输的信息互为补充,充分发挥两类传…  相似文献   

17.
袁成会 《大观周刊》2013,(7):204-204
新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恰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智能传播时代背景下,技术发展呈井喷态势,而场景探索则成为重塑未来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AR内容所具备的空间感、在场感以及交互感能够为场景建构赋能。本文以技术为视角分析了AR内容传播的能力特征,从以人为本视角探讨了场景建构的信息、需求、感官、交互、价值等五个基础要素,阐述了AR内容对于场景建构的意义和作用,总结出AR内容传播场景建构的三个实现路径,为未来AR内容互动传播的新形态和未来社会发展路径探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义 《大观周刊》2012,(4):154-154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之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大观周刊》2011,(44):141-14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之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