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楚珺 《今传媒》2016,(11):39-40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视角,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从这一"商业化收编"的案例中,对青年社群在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体性表达缺失进行批判.笔者认为,青年亚文化在被大众文化收编之后并没有失去抵抗意义,仍然进行着充满"大众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反收编"活动,由此,笔者尝试对青年社群消费主体性的建构提出设想:青年本应拥有自己理性的选择权,而不应该在媒体诱惑和传统权威强压下"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东晓 《今传媒》2013,(2):153-154
当代文化具有鲜明的审美性与消费性,在文化消费活动中,女性"被看"的客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引起了女性主义者的抗争。男女两性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文化价值建构的主体,共同参与文化产品及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应该警惕女性身体及形象的客体化的现象,提高性别意识,共同建构两性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艾依璇 《新闻传播》2009,(12):29-30
本文通过缀连《消费文化读本》中有关女性消费的内容.阐述了在消费领域内女性的重要性。首先是女性的购买热情高:其次她们在家庭购买的几乎所有领域都行使着或者参与了决策权:再次她们在广告作品中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资本强大的贪欲甚至因此而深化了新的社会文化甚至是巩固了新的社会关系.完成对新的社会建构的追捧。文章的最后指出.这种在消费领域中的尊崇永远无法撼动男权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周思佚 《青年记者》2009,(14):114-115
现代女性消费的趋势 聂守宏、张福昌、曹百壶在《时尚与女.陛消费研究》中提出:消费能力“领先”的中青年女性,洞察能力比较强,对时尚品位和时尚装扮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她们成为时尚消费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城市题材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没有得到准确再现的少女人物、卡通化的都市潮女形象、被日常化处理的"女疯子"形象、无力的母亲形象以及外来妹形象。这一系列银幕女性形象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商品化、消费主义多重语境下大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中女性身体主动分享和被观看的行为,结合视觉消费文化中具体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分析女性身体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剧商品化和物化的趋势,并提出对当前女性身体消费研究需重视主体意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胡鹏 《新闻世界》2011,(7):97-98
在大众消费时代里,女性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她们追随流行,制造流行,并有许多并非来自"需求"的消费行为,大众传媒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其对女性消费文化应有的引导倾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女性符号成为电视广告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该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维度审视了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
刘尚晶 《新闻世界》2013,(5):139-140
对于传统的女性主义者而言,反"拜物教"的女性消费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是否必须作为利益集团的胁从者,并未有定论。那么,媒介是否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等方式影响受众,在女性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产生转变的前提下,让其主体性在消费中真正实现,使消费和其生活方式如女性所愿地提升她们的地位,是本文思考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作为青年女性娱乐生活的一个部分,女性时尚杂志因其消费主义倾向而颇受诟病.本文对青年女性在阅读女性时尚杂志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和探究青年女性在消费态度、消费需要与动机及购买行为方面,究竟受到了女性时尚杂志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何种方式与渠道产生的,又体现了青年女性在消费主义大潮中怎样...  相似文献   

15.
苹果公司的胜利应归功于乔布斯对后现代社会属性的准确认识。Iphone5的热销实际上是炫耀性消费的狂欢。法国现代思想大师鲍德里亚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消费社会的概念。后化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消费,消费成为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并赋予一切事物以文化的意义。这听起来好像那些荒诞戏剧。一两小时里一群人把椅子搬来搬去,戏剧评论家却称其表现了人的流动性。而邓文迪则在同际传媒的舞台上活色生香地表达了这种流动性的力量。人情社会好混圈子。有人曾毫不遮掩地指戳传媒圈说,贵圈四字足矣,哗众取宠。何以哗众取宠?衣裳扒光,家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实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男女平等事业不断发展.不过,在当前各类娱乐选秀节目中,由于受到传统性别文化以及全球化时代消费文化的影响,仍存在着资本市场将女性身体商品化的趋向.受此影响,一些女性将对自身的物化话语内化于自我的行动之中,使女性的身体在工具理性当中极化了身体的物性而丢失了身体的灵性,造成身心分离的状况,使人无法"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世界当中肯定自己".透过娱乐选秀节目中女性身体消费的现象,深入分析其本质,并探寻改变的可能性,既对推动女性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又是新时代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级时尚杂志对女性的表现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时尚杂志是商业化、国际化的产物,它不同于那些以文字为主、传播思想的刊物,而大多是依靠精美独特的图像来吸引读者。在这些图像中,无论是广告、主题照片还是文章的插图,绝大多数表现的都是女性。  相似文献   

18.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20.
董昕 《新闻采编》2002,(2):14-15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电 视、报纸、广播、网络……对于许多人来说,传媒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读报纸看电视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新闻背景,获得分析解释;获取实用生活知识和消费信息;了解时尚和流行趋势,获得社会知识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