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文化的发展主流,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和思想,特别是在道德思想方面,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正德、利用、厚生”、“仁爱”等为主的道德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又林 《兰台世界》2012,(19):60-61
中华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中一处独特景观,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从吉祥文化来看,大多数吉祥图案的产生都可以从儒佛道三家寻到思想依据,且许多吉祥图案本身也体现出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儒佛道相互交融渗透的趋势。本文仅从源于佛教的"八吉祥"图案与源于道教的"暗八仙"图案的形成与发展、形式与内涵几个方面以小见大,借以探讨佛道互补融合在吉祥文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璐 《大观周刊》2011,(32):40-40,54
质疑非著名学者方孔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只有糟粕没有精华的观点,笔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方孔先生的观点,提出秉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剔除其障碍性因素,传统法律文化构成了法律发展的历史前提与宏观要素,并对当代法律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模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社会管理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范,汉代的基层社会管理受到统治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儒表法里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统治者达到统治目的的选择,也是社会统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6.
傅韬 《大观周刊》2011,(48):14-14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社会管理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范,汉代的基层社会管理受到统治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儒表法里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统治者达到统治目的的选择,也是社会统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王阿敏 《兰台世界》2014,(3):158-159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0.
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蔡愔由天竺取佛经回,汉明帝令建洛阳白马寺以供佛,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佛教东传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量都不过份的。在此以前一直独立发展的中国文化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中国向来具有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有巨大的包容性与融合力,发端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后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形成了完全本土化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知识阶层还是在广大民间,佛教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中国本土本来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后世所谓“三教九流”之“三教”佛、儒、道,儒为学派,并非宗教,道教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INTERNET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事物必然与旧事物有所决裂,那么从媒体角度出发,INTERNET也必将在新闻文化方面与依托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产生种种冲击。本文就网络新闻传播的"离散性"特征,对我国新闻传播中传统的以"合"为特征的新闻文化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上,传统礼仪文化是源远流长,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礼仪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论述传统礼仪文化在促进个体自身的和谐、整个个体与个体之间与全体之间的和谐、及促进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众所周知,朱熹早前沉溺泛滥禅学长达数十年,为何朱子又在后来对释氏之学态度急转直下,由佛转儒,出禅入儒,直到最后的极力辟佛以及排佛。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而朱熹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朱子早年至其出禅入儒直至排佛伊始的思想态度转变做一概述则显得极其必要,理清朱子之于释氏的态度则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隋唐是中国封建时代发展的一个无法复制的繁荣与高峰。这个时代下的文化也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主要从隋唐文化下的儒,道,佛三教关系作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化思想界比较活跃,富有开拓精神,在融儒佛道思想于一体、创立理学的过程中,道佛所倡导的行气、导引等养生理论和实践也为宋人所继承,并且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服食金丹的危害而逐渐加以摒弃,走向了较为切合生理实际且简便易行的道路,深受宋人喜爱.这就是宋代养生新风的兴起.其中宋代文人对导引养生术的研究与实践对新风的兴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概括性地称为"中国传统法律"或"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从简单幼稚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法律系统,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是世界法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背景下,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法律精神尤为重要.已故著名法制史学家曾宪义教授生前组织国内法制史学界的著名学者编写的十卷本鸿篇巨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中国法制史学界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梳理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演变及其微内容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微内容发展的现状和对社会公共环境的影响,着重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就互联网微内容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我国在互联网微内容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古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孕育出古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宋代时期,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文人、僧人因在古琴上有共同的审美追求而交往密切,尤其出现了儒佛相容的现象,为琴僧师传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对北宋琴僧师传体系的琴乐传习进行研究,以期为古代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