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传播,也称政府信息传播,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利用大众传媒面向公众进行信息传播。①与其他传播主体不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传播行为的管理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政府通过特定的信息渠道掌握着所辖区域内权威性的信息源,可以获得有关事件全面、准确的信息而发布;作为信息的管理者,政府则通过行政手段对其他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微信科普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科普平台,其传播者具有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点,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微信科普内容具有碎片化、多样化和时尚化的特点,且内容质量鱼龙混杂;微信科普的传播方式快捷多样,科普效果十分显著。微信科普在极大促进科普工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碎片化的信息不利于系统和深入学习,大量混杂伪科学或谣言的科普信息未经筛选、盛行一时等。微信管理和监管者应加强监管、鼓励扶持优秀传统科普媒体进军微信科普;微信科普传播者则应该加强自律,广大科普用户也应不断提高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江江 《传媒》2019,(8):67-69
自媒体赋予了用户更多的传播权,但由于部分用户传播素养缺失,以及传播意图扭曲,导致自媒体传播思维异化,呈现出事实传播以碎片化信息误导受众,观点传播以刺激性结论制造对立,引发舆论以绝对化思维贩卖焦虑的特征。对此,传播者应该通过聚合表达与专业表述相结合,个案围观与问题意识相结合,舆论搭车和舆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媒体传播环境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5.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面对公共意识空前提高的大众,新媒体为他们构建了一个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传播平台。但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情绪表达失控等问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经过理性沉淀,势必影响事实的真实与客观。本文重提"小悦悦事件",从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和新闻传播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新闻传播行为的理性维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0):32-35
灾害信息传播者包括政府传播者、媒体传播者和公众传播者三种类型。在自然灾害事件中,三者分别指向不同的信息传播目标。为了适应政策标准、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需要建立由微观层面的媒介协同、信息协同以及宏观协同三部分组成的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制。为了实现该机制的自运行,需要建立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构,制定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制度,提升各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靳凯 《新闻世界》2014,(7):285-286
微电影是web2.0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可以引起很大反响,产生连锁式的传播效果,这与它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微电影的叙事特质也深受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本文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微电影碎片化的成因、表现和问题所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碎片化发展轨迹和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2.
周欢 《出版广角》2015,(17):158-159
碎片化一度被认为是网络传播的弊端,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传播逐步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我们应站在传播模式变革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碎片化传播打破传统的传播秩序,正悄然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曹琳琳 《云南档案》2012,(12):42-44
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对应的是一种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零散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档案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对利用微博平台传播碎片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时代导致碎片化传播的三方面原因,分析碎片传播带来的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信息发布随时随地两大优势,并指出碎片化传播带来的受众注意力分散、传播过程中由于监督缺位导致信息失真等方面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虚假信息极易发布和传播便是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选取“国标馒头必须是圆的”这个2008年第一大假新闻通过网络从无到有的事件,从传播环境、受众、传播者三个层面,就该事件进一步分析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而从受众、传播者、传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消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传播手段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包括新技术、数字化、多媒介、即时性、交互性、多点对多点、移动化等.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不同是传播者不仅仅是媒体,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具有互动性、主动性、个性化、碎片化、圈子和群等,而且,新媒体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为品牌塑造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信息传播的技术方式、信息接收的环境条件、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新闻传播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拥有了未曾有过的种种信息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罗璇 《新闻爱好者》2010,(9):112-113
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信息传播领域同样不可避免。以往的体育传播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传播者是体育信息绝对的操纵者,而新媒体的体育传播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信息传播,它使那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相似文献   

20.
刘政序 《今传媒》2013,(4):39-40
“碎片化”是当前社会信息传播语境的形象性描述,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传播效果逐渐降低,传播实力逐渐失势于新兴媒介,网民的多元意见散布于互联网环境中,引起广泛的信息互动和交流,这是“碎片化”语境最直接的体现.“碎片化”信息传播,既有效地催化了广泛的信息互动,也造成了舆论引导方面的困难.本文即旨在探究在碎片化的语境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以避免网络信息传播的紊乱,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