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轶玫 《今传媒》2005,(10):14-15
如果说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诞生就是技术的产物的话,那么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则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  相似文献   

2.
播客——Podcast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声音文件并允许用户订NRSS来自动接收声音文件的方法。简单来说,Podcast就是一种:可订阅、下载及自行发布的网络音频视频节目。  相似文献   

3.
王涛 《新闻窗》2008,(3):108-109
网络时代的技术更新瞬息万变,诞生于2004年的“播客(Podcasting)”,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网络音视频传播媒介,也成了一种很多人乐意在做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从中波到调频,从DAB数字广播到卫星广播,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都让这个近百年的传统媒体不断重焕生机。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下载到M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播客对于传统电台的影响2004年9月在Google上有关播客的搜索结果还不到20个,到2006年2月,已经超过6千万…  相似文献   

5.
“播客”的出现,带来了网络媒体的又一场革命。“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允许用户订阅并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播送制作音频节目,本文所论述的“播客“,主要是指后一种。据“中国播客网”的相关信息报道,目前国内已拥有总共900多节目数的中文“播客”,涉及70多家频道,国内民间网络电台有500多家。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播客”这个引领“新一代广播”的媒介先锋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王锐 《中国广播》2006,(9):71-72
“博客”(blog,网络日志)的概念已经为很多人所熟悉,而“播客”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感到有些陌生。“播客”,英文为 Podcasting,是一种数字化的广播,“播客”使用 RSS 技术,制作者将文件上传至互联网,使用者可以在线收听,也能订阅并下载到音频播放器中收听。因此,“播客”是一种支持个人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人们能够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收听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欢妮  张冲 《新闻通讯》2009,(10):40-41
播客是自媒体进化的产物,它衍生于博客,却优于博客,是“一种订阅式音视频的个人媒体”①,往往以“有声有像的博客”自居,故而广受众多网民青睐。中国播客的发展与世界同步,自2004年诞生之日起,大量的播客网站及个人播客蔚然成风,一时间席卷了整个网络世界,紧接着又派生出了众多“山寨版”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底至2005年初,“播客”的广播形式开始在美国流行,并且传入中国。有人断言播客将掀起一场新的数字化广播革命,还有人说播客是传统广播的劲敌,也有人认为播客不过是博客的变异。无论什么说法,播客作为一种技术形式和传播新形式,给我国的大众传媒以及媒介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在广播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对播客的性质与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也是相当必要的。播客不可能掀起数字化革命有人说播客是博客在广播界的延伸,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的确,…  相似文献   

11.
宋祖华 《中国广播》2006,(12):54-55
播客,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它进入我国不过三年时间,却发展迅猛,呈现出“井喷”态势。据菠萝网统计,2006年1月15日的中文播客数量是19.876个,到8月23日,这一数字已经攀升为112,007个,增长了近五倍;人们对播客的关注度也迅速提高。2006年1月15日,笔者曾用“百度”搜索关键词“播客”,找到相关网页约1,800,000篇,而8月23日再搜索,则找到约20,700,000篇,增长了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播客网站的发展现状 播客,Podcast的英文译名,Podcast是由美国苹果公司2004年底生产的iPod和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它指的是一种向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的方法,用户通过订阅RSS自动接收文件,并将媒体文件转到便携终端如iPod、手机等媒体播放器上收听、收看.我们说的"播客",指的就是制作、发布Podcast的人,英文是Podcaster.  相似文献   

13.
"播客"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这种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总裁罗伯特认为:"播客对于传统广播来说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传统广播的一个威胁者。"虽然播客颠覆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受众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  相似文献   

14.
播客的内涵什么是“播客”?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文件允许用户订阅并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播客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订阅播客节目可以使用相应的播客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定期检查并下载新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金俊 《视听纵横》2006,(2):72-73
在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是一种“比博客(blog)”更新潮的概念,它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并下载到M 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它“的草根”特点,它自由的传播模式,让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一、什么是“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音译,是“iPod”(美国苹果公司M P3播放器)“和broadcas…  相似文献   

16.
播客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多媒体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RSS来自动接受的方法。“podcast”作为播客的英文拼写,灵感来自于“broadcasting”和苹果公司的软件“ipodder”,前者是传统广播的行为方式,后者确实充满科技和时尚内涵的载体,两者结合后被许多人称为是“有关声音等多媒体的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17.
播客,Podcast的中文直译,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是Web2.0下的主流应用之一。2004年下半年播客诞生,2006年,这种新型媒体席卷  相似文献   

18.
赵红 《传媒观察》2005,(10):41-42
在闪客和博客流行之后,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字。与博客翻译自blog一样,播客源自Podcasting的意译,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自助广播。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  相似文献   

19.
一、播客的概念与特征播客,即英语的Prodcast或Prodcasting,这个词来自苹果电脑的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  相似文献   

20.
吴翔  洪婧 《视听界》2006,(4):45-48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媒体正在进入一个“不速之客”的时代。正当“博客”、“闪客”、“维客”等大量新兴媒介形态还在不断涌现时,一种比“博客”更为新潮的概念已逐渐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并极速蹿红,呈现出主流化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新兴的传播媒介——“播客”。“播客”概念溯源播客,英文名称为Podcast,本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允许用户订阅并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后衍生为用此方法来制作的音频节目。追溯起来,播客(Podcast)一词源于苹果公司MP3播放器(iPod)和广播(broadcast)的嫁接,原义是“出现在iPod上的广播”。随着宽带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