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家思想的科学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经》中科学知识前辈时贤虽已指出,但墨家科学思想的历史成因、功利观和科学方法却较少从哲学角度考察。墨家手工业者出身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思想与科学技术结下不解之缘。墨家“兴天下之利”的功利观为他们的科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动机,使他们将提高天下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同改进技术、发展生产联系起来。墨家注重试验以及“察类明故”、“以见知隐、以往知来”的逻辑方法为他们对当时科技经验知识的总结、提炼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考试周刊》2009,(44):72-73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精华,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亲知”、“闻知”、“说知”为灵魂的知识观的奠定独具特色。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关心的重点。本文通过作者对墨家教育思想中的知识观的思考,阐述了其对现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诸环节的借鉴和启示,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墨家知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术界,把中国逻辑学奠基者的荣誉归之于墨家。墨家逻辑可以说是集先秦逻辑思想的大成,是中国古代一家比较完备的逻辑。在墨家逻辑中,思维的基本形式被称为“名”,“辞”,“说”,相当于今天讲的概念,判断,推理。本文仅就墨家关于“说”的理论,作一概略的叙述。一、“说”的本质墨家在《小取》篇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以说出故”。墨家所谓的“说”是“说知”。《经上》云:“知:闻,说,亲。”《经说上》云:“知:传授之,闻也;方不 ,说也;身观焉,亲也。”墨家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说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功利、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功利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重新审视“功利”概念,客观评价“功利”观念的地位及意义,努力在大学生功利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墨子》中的“非命”思想对儒家的“命”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儒家的“命运论”于人、于社会都是不利的.本文试图全面把握墨家“非命”思想对儒家“命”观的批判,并指出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略论儒家伦理的超功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往往在狭义的范畴上运用“义”和“利”,即以“利公”、“利他”为“义”,以“利己”、“利我”为“不义”,把“义”与“利”看作矛盾。事实上义利问题所涵盖的内容不但指物质利益,还包括非物质利益。义与利并不必然地矛盾对立,没有理由笼而统之地讲“义”的价值高于“利”的价值。所谓“超功利”,是指不以功利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既不绝对排斥功利,也不把功利作为必不可少的价值目标之一。判断一个伦理体系是“功利”的,还是“超功利”的,不能以它是否主张保有道德对求利活动的约束为标准,也不能以它是否重视功利为标准。而应该从它的价值目标是什么、最高价值标准是什么、什么具有目的价值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劳动观是我国劳动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石。儒家的“重义轻劳”、墨家的“重农重劳”和中国佛教的“农禅并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劳动态度的三个基本维度。儒家提倡道德至上;墨家重视劳动,主张劳动人本论和劳动精神论;中国佛教提倡的“农禅并重”,主张劳动与修行二者统一。挖掘中国传统劳动观的优秀思想内涵,能够为坚定农民主体地位提供文化支撑,为推动劳动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迅速传入中国,但很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也是如此。梁启超的功利观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但是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其功利观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观,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批评去政治化策略之一就是从“语言转向”来探索文学的形式美学,逐渐摆脱“文革”时期的政治功利和新时期初的社会功利,突破以工具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分析,走向以本体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审美批评,完成了从文学的政治性向文学的语言性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与学术的平衡:大学面临的永恒任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功利现象具有积极的功利现象和消极的功利现象之别。在现阶段社会中,由于体制因素、经济因素,容易产生消极的惟经济化的功利现象,并对大学的学术给予严重的冲击。在功利和学术之间,学术是大学整个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大学中的最高价值。大学只有高扬学术的旗帜,同时又立足于功利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前期艺术功利观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1921年至1924年,他在一系列的文艺论著中,曾多次高度评价了艺术的社会效果,也曾多次否认过艺术的功利动机。他一方面肯定文艺本身“具有功利的性质”,呼号“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是生命穷促时叫出来的一种革命”,强调它“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使人们“内在的生活美化”;另一方面却又说“文艺本身无所谓目的”,“文艺的目的,此乃文艺发生后的事实”。为了说明他这种主张的“最持平而合理”,他还提出了“就创作方面而言当持唯美主义,就鉴赏方面而言当持  相似文献   

13.
李斯作为秦朝政变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与秦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李斯的功利观源自于法家的人性理论, 而“帝王之术”是法家人性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研究“术治”理论及李斯坎坷的一生就会发现, 李斯的功利观与秦朝的短暂存在密切相关, 李斯为了得之不易的功名利禄而拥立胡亥继位, 使秦朝的暴政进一步恶化,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这一核心观点贯穿墨家学说的各个部分,“天志”、“明鬼”与“非命”都是达到“兼爱”的手段。本文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指出墨家学说具有宗教性,但本身并不是一个宗教。  相似文献   

15.
陆育红 《文教资料》2014,(16):183-184
当前,一些理科班学生对政治学习存在消极心理和功利思想,如何改变现状,让理科班的政治课“活”起来?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万人不可衣短褐”所演绎出来的狭义“非乐”观和“衣服带履,便于身”的广义“非乐”观,是他实用主义的“非乐”服饰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既有相对的进步性,又有相对的局限性。他所揭示的关于“染苍”、“染黄”的服饰审美文化现象与社会风尚紧密联系的学说等,则是对中国服饰美学思想蕴涵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门豹》是记叙战国时期地方官西门豹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名篇。教学课文,要紧扣“除害”这一重点,围绕“为什么要除害——怎么除害—除害之后又做了什么”安排教学结构;继续训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从小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为线索,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然后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调查摸底,弄清缘由1.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除害的原因。在细读课文第一段(1…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以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根本内容的功利观在人们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突出。这种新型功利观的形成无疑也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的功利取向。本文从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永葆党员先进性的目标出发,对高校学生党员功利观的教育进行了初探,试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立足课堂,潜心实验,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形成了“简约语文”的理念。我的“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在洗尽铅华的生态课堂教学观、摒弃功利的朴素阅读观和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构建21世纪校长需求型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是一种渴望获得而又匮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按照目标管理的理论解释,就是人们所追求价值目标(标准)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况之间还存在的差距(距离)所引起的一种期望。依据社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这种把消除差距看做是需求本质的培训模式观,由于应用的是“匮乏”“、不足”和“差距”等描述性语言来形容“需求,”这很容易产生诸如“我不够格”“、有差距”等潜在的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