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作者叙写当年书斋,回顾自己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抒写“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然而,当我们深入阅读这篇散文时,我们会被其中呼唤和谐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呼唤和谐的主题使得这篇散文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归有光(1506-1571年)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常常被选入教材。这篇文章的正文写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这一年作者才19岁;其补文部分,即——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益矣。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因《项脊轩志》这一篇抒情佳作,而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欧公以来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这篇散几经周折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了作为散精品的应有地位,可是几处不甚妥帖的译注,却影响了这颗圆润之玉的光泽。  相似文献   

4.
刘浩 《文教资料》2011,(12):15-16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极富特色的叙事抒情散文,善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之情。本文对其《项脊轩志》进行解读,分结构"关"情、细节"凸"情、质朴"增"情、叠词"助"情四部分对文章所蕴之情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学大师钱基博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散文:“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这未辟之境就是“即事抒情,事细而情深”。归有光往往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之间的深情,情感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相似文献   

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既没有惊人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是围绕着项脊轩,写了自己读书、生活的情景和一些家庭琐事。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盛庆丰 《学语文》2003,(1):36-37
阅读和写作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取写作因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示范,则是更好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原则,这个例子既是阅读的,同时又是写作的,用好它,大有裨益。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正是这样一个极好的“例子”,在阅读层面的背后,它蕴含的是关于写作的真谛。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将之发掘出来,或者仅是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那或许是教学中的遗憾。具体来说,这篇散文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三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本以小见大,深入挖掘,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尤其是对给了作无限关怀和爱心的三位亲人的回忆,可谓一语关情,一事透爱,每每读及此处,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1.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在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中,作者巧借项脊轩的兴废,追忆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点滴往事,成功地塑造了归家三代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正如清代思想家黄宗羲所言:"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2.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的散文。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走进了归有光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多年来,一直被选人高中语文教材。那么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情”呢?《教师教学用书》分析得很明确。即“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人物在三世变迁后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既然是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那么有关家庭琐事的细节描写。都应重在怀念。但《教师用书》对“祖母赠笏”这一细节的分析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德富 《语文知识》2014,(12):83-84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名篇,数百年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倍受青睐。时至今日,对它进行赏析并作出评价的文章多如牛毛。以本篇的写作主旨而论,有人说是写亲子和夫妇之情的,也有人说是作者表达了对昔日家庭生活的怀念,大多数人则认为是作者对家道中落的身世的惋惜和哀鸣,以及对个人不幸遭际的伤感之情。而笔者认为,作者于悲情中寓有壮怀。关于壮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导入——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师:四大喜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全篇既笼罩着喜的美,又充满着悲的美。 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那修葺前的破旧老屋,很像他那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而他于残垣败堵中崛起,想通过修一室之举来整肃自己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7.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18.
沈迎懿 《考试周刊》2010,(29):31-3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文章写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时年作者19岁,补文部分作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其时作者31岁。一篇写家庭琐事的短文能四五百年传诵不衰,主要原因在于文章于细微处洋溢着真挚的亲情。  相似文献   

19.
一、组材,疏中见密,突出一个“巧”字。《项脊轩志》全文不长,涉及到的内容却很多。有景色,如日影返照、明月半墙等:有事件,如偃仰啸歌、庭院变迁等;有人物,如老妪、先妣、大母、吾妻等,不一而足,时空跨越几十年,记忆散漫琐屑。但整篇文章却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是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代表作。本文状写的是一间格外狭小、仅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记叙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然而,自其面世之后,便久传不衰,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个中原因令人颇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