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钟小族 《现代语文》2006,(4):117-118
冰心从1921年开始创作小诗并陆续发表在《晨报》等刊物上,1923年又分别结集为《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的出版为冰心带来极高的声誉。而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女诗人狄金森似乎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她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她离开人世一百多年来,她已知的1775首诗歌已经被翻译成十九种语言出版,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她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其诗歌被亨利·詹姆斯称为“心灵的风景画”。尽管两位女诗人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在她们的诗歌中都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死亡给予了关注和思索。1921年,…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外父系文化充斥着对女性的歪曲与敌视。检视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我们惊喜地发现,惠特曼对女性十分尊重。他以博大的胸怀、火热的情怀讴歌女性、赞美女性、同情女性,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积极的女性观。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各异,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深情。他诗歌中的母系文化烙印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类的经验与男性经验是同义词,文学经验也是如此。在文学作品中男性创造出了女性世代奉为模范的范本。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诗歌中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成四类:幻想中的完美女士及塑料玩偶;游荡在冰雪中的修女;假面世界:魔鬼与怪兽;灵与体的结合: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类的经验与男性经验是同义词,文学经验也是如此.在文学作品中男性创造出了女性世代奉为模范的范本.成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诗歌中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成四类:幻想中的完美女士及塑料玩偶;游荡在冰雪中的修女;假面世界:魔鬼与怪兽;灵与体的结合: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7.
赵海云 《考试周刊》2012,(91):11-12
余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关注,而女性形象却很少有人提及,一直被隐藏在男性形象之下,处于遮蔽状态。本文主要从女性形象之一的母亲形象出发,分析余华的女性观,以及反映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庐隐、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坛的第一代女性作家,她们都生活在一个新思潮蓬勃兴起、旧势力却未完全消退的夹缝时代,她们笔下的女性也同是这一时代的产儿,所不同的是:庐隐以“人性恶”的人生观来观察社会、人生,在现实世界里发现的只是“恨”;而冰心则崇尚泰戈尔的“爱”的哲学,用“爱”编织起理想的境界,去化解社会的一切矛盾。  相似文献   

10.
悲剧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俯仰即拾。而在这些成功塑造悲剧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为奴隶的母亲》又是其中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小说塑造了春宝娘和秀才妻两个悲剧性女性形象,将她们可悲可叹的命运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对社会的感悟和批判算得上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作品中语句的散文化倾向进行了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辛词的语句作定量分析,指出辛词在词汇的使用与语句的组织上都突破了词的传统,大量使用散文中的常用词汇、长句、叙述句,从而改变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使词的语句带上了浓厚的散文色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了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标志性"角色母亲作为线索来剖析是枝裕和的家庭伦理题材电影。相比起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塑造的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日本女性,是枝裕和笔下的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更具现代女性色彩,既带有传统女性的特征,但又具有自己的坚韧、乐观、诙谐甚至有些狡黠的人物性格。所以本文拟从是枝裕和的几部代表影片中以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形象为主,探讨电影中所透视出的当前日本社会所存在的一些文化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悖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就其诗歌的表现形式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有同一诗行中的悖论、同一诗节之间的悖论、同一首诗中的悖论。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呈现了生存与死亡、孤立与联系、无序与秩序以及欢欣与惆怅等文化意蕴。悖论使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精确。弗罗斯特的诗歌往往充满普遍真理的光辉,而悖论是展现弗罗斯特的真知灼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愈虽不以山水诗人名闻于世,但他却写了近百首独具风貌的山水诗,韩诗中的山水具有4个显著的特征;1,雄奇险恶之美;2、平易自然之美;3、心态的形象记录;4、深层的生命精神。这些特征与其诗中沉积的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有深刻关系,是《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盂子“养气说”及“攘斥佛老”思想三重影响的结果,在大变唐诗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韩愈一变谢氏轨迹,运用汉赋铺排及散文笔法,开创了山水诗表现形式的新领域,其诗中的山水因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而在满足人类艺术文化需要方面具有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文明中,剑既是一种非常锐利的冷兵器,又是一种富含文化韵味的意象体。李白的诗歌中多次提到剑这个意象,他的剑是侠客的标志,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云使》对于内容与形式的掌控达到了美妙的平衡。作为主体意象雨云,具有自然特性、情爱意味和宗教性意义;“有生”与“无生”投射的是现实与情感的关系、暗含了“梵我合一”的哲学思想;“艳情味”体现世俗情爱欢愉及暗含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男性作家们注重通过对女性的文化编码,即借用女性生活或对女性的文化想象向封建社会体制发出控拆。与此相反,在五四时期女性文本中出现了一系列被拯救的男性群像类别,它集中出现于冰心的小说中。女性被置为拯救者、启蒙者,而男性则被策略性地倒置于被拯救者、被启蒙者,形成“母性拯救”文本。冰心通过“倒置”书写打破了男性书写常规,解构了男性关于女性的文化想象与编码。  相似文献   

19.
<醋葫芦>是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世情小说.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极力刻画了都氏这一典型的悍妇形象,同时开出一系列"疗妒"的药方.作者对妒妇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妒忌的原因,有一定思想意义.但由于作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都氏被极度丑化,从而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20.
“浮云”作为诗歌意象萌芽于《楚辞》,定型于汉末,在魏晋南北朝、唐宋及元明清等几千年中国古典诗歌史中都有鲜明的表现。在不同的诗歌情景中这一典型意象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深层意蕴。当它与“白日”相连时常隐喻“闺怨”主题或因“奸邪蒙蔽明君”而致使“士不遇”的主题;当它与“西北”或“高楼”相连时常隐喻“佳人难遇知音”的主题或“贤士因自身才华、品性的过于超俗出众而不被君主赏识、重用”的“士不遇”主题;当它与游子相前后时,常体现出浓烈的思乡怀友主题;当它与表示功名利禄的事物相连时,常隐喻抒情主体鄙视功名利禄、超俗傲岸的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