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汁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连乘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六册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册的连乘应用题与第六册的连乘应用题不同,其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杂归一应用题的教学做好辅垫。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  相似文献   

3.
归总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应用题包括连乘和连除的两步应用题,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本节课教学的归总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最后一道例题,到这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已基本结束,要使学生达到一般的两步应用题都能解答,教好归总应用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以后学习三步应用题和反比例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自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回用题的能力和初步老养学生育联系、面变化地思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确定不芍课的教学目标是:(l)…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连除应用题”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除应用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由于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小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时,按教材自身安排顺序进行。2.通过教学准备,迁移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自然过渡,有利于揭示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九义教材第六册新出现的两步应用题有连乘、连除应用题和归一、归总应用题,这是两步应用题的最后一部分.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学习简便算法打好基础.归一和归总应用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比较多、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两步以上应用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现教材在编排上与原教材相比较,突出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第三册已经学过简单的连乘式题,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基本掌握。第四册中安排的连乘,是把计算的范围从原来的表内乘法引伸到一位数乘多位数,因此,本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连乘式题。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0”在连乘法中的特殊的计算作用。本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应用题包括连乘、连除的两步应用题和归一、归总的两步应用题。通过教学,一方面巩固乘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同时使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归一和归总这两种应用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两步以上的应用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单元复习时可酌帽安排1—2课的进行扣7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四a四周围的结栩将征和解题步法。一、辜本练习。1.回自们宣(巩固常见的Q’X$)。2.许无条件风问题,目列式解自(日当)。(1…  相似文献   

8.
韦Fang 《陕西教育》2000,(2):32-32
连乘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与第六册连乘应用题形式不同,它是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做好铺垫的。其特点是:单一量是不变的,未知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借助  相似文献   

9.
运用比较法教学第六册两步应用题凤庆县教研室杨兆祚“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速乘和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是在两步文字题综合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各种应用题都要求学生在分步列式解答基础上进行综合列式解答,连乘和连除应用题,还要求学会用两种...  相似文献   

10.
「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营口市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陈忱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连乘应用题(99—100页)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十一)册第54页例4。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规律,学会列方程或算术式解答此类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试图让学生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迁移规律探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形如x×(1+(n/m))=a的应用题,在试探、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三位老师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62页应用题例6,设计的准备题各不相同,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甲先让学生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然后要求学生将它改编成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即例6)。教者这样设计准备题,是从学生已学过的连乘应用题出发,意图从连乘与连除的互逆关系来引入新知。但是,由于准备题和例题都是两步计算,准备题的起点比较高,难点并未降低;加之解答准备题的思路与解答例题的思路联系不紧密,准备题的铺垫作用不明显,结果学生不仅改编起来有困难,而且解答例题仍较费劲。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学好小学应用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和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加、减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出发,通过对原有已掌握的简单应用题的深化认识,在以抓数量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认识两步题结构为切入点,以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本教案。  相似文献   

15.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3小节例1、例2、例3的教学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学生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不仅是一个量的飞跃,而且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是解答更复杂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那么,怎样抓好这一起步,帮助学生完成好这一飞跃呢?教学中我体会到应从结构入手去寻找突破口。两步计算应用题由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其中第一个简单应用题的问题就是第二个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7.
(三)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以及会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小数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应用题共2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中能使用一些简便算法;学会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82页例1,练习十四l-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加城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弄清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加减应用题分步列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先求什么,后求什么。教学过程:一、谈话现通同学们,商店里有的货物运进来,有的货物卖出去;车站里有的车开进来,有的车开出去……就在这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现象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在一个学校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的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使人感到双基的教学和智力的发展都落到了实处。这位青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比较符合教学原则和  相似文献   

20.
探索连乘应用题两种解法教学片断沈长生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0页的例1,是一道具有两种解法的连乘应用题。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索不用的解题途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将一段精彩的教学片断介绍如下。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基本训练题:1.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