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看,研究者注重的往往是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分析,而忽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脱离了满足需求的经济增长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从宏观角度入手,结合经济增长理论,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山东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贡献进行了整体研究;然后分别从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征,并提出了促进山东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69.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 814.59亿元,年度平均增速达到10.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三大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云南经济增长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了解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证研究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目前的消费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的降低;虽然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一直是拉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较低的投资效率证明内蒙古自治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较低的净出口弹性系数说明内蒙古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应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燕 《科学与管理》2007,27(4):77-80
本文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对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关系,浙江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徐云 《今日科苑》2007,(22):134-134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将趋缓,电力需求增长将逐年减小,本文据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电力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理论观点切入,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最后详细地论述了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影响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7个国家进行铁矿石需求分析,探寻优化中国铁矿石需求模式的路径。将样本划分为增长型、下降型、先增后减型等类型,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和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修正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经检验,影响三类国家铁矿石需求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源消耗、产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研究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同属铁矿石需求增长型国家,具有相似的铁矿石需求模式,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对铁矿石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中国人均GDP增长一万元将使人均铁矿石消费量增加1.4t;在美国,第二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与能源消耗是影响铁矿石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瑞典等国的铁矿石需求则主要受到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的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人均铁矿石消费量增加近22kg。参照美国、瑞典等国的经验,优化第二产业从而提升铁矿石使用效率,加快城镇化建设从而改善铁矿石使用结构等措施,对调整铁矿石需求结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从供给推动和需求拉上两个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运用榈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齐驱”共同推动着国民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相对高水平阶段,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愈益增大,因此,正确评价目前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准确判断消费需求未来变化趋势,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1993年至1996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始终保持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福建经济增长变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从最初投入与最终需求两大角度对福建经济增长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将福建经济增长变动分解为最初投入结构、技术投入、最终需求总量、最终需求分布以及最终需求结构5大影响因素,定量测度各因素对福建经济增长变动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最终需求总量是影响福建经济增长变动的关键因素,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为福建经济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国民经济、农业经济、生产技术及政策角度分析了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化肥消费和这些因素的关系。从化肥消费强度和消费系数角度深入分析了各个国家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世界主要国家化肥消费都随人口增长速率的增加而增长,反映出人民基本粮食和营养需求对化肥需求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化肥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化工、渔业、林业、牧业等多个领域,我国传统农田使用比例已下降到85%。各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化肥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巨大,发达国家已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万元农业GDP的化肥消费已降至lt纯养分,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度仍高于2t纯养分,且磷肥和钾肥的需求还在增长。从弹性系数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化肥需求仍呈等比例增长关系,说明农业经济对化肥过度依赖,其原因是技术发展较慢,单位养分的生产力水平和整个国家的养分再利用水平太低。但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中国提高技术水平、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很大,而且在不长的时期内完全有可能实现,但取决于政策因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潜在经济信息需求及其激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信息需求是需求者对经济信息需要、要求和利用的统称,或者说是人们对经济信息客体意向、愿望和要求的本质反映.经济信息需求一般可分为潜在需求和显性需求,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能表达的或称"潜伏"下来的需求,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要比用户所表达出来的显性需求多得多.  相似文献   

13.
潘文卿  张伟等 《预测》2001,20(3):1-4
经济增长不仅受供给要素的推动,而且受需求因素的拉动,本文通过分别建立供给导向与需求导向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对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文章指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供给要素只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大小,在生产能力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时,需求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需求管理应当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铁路运输期间所表现出的相关需求,实际上也同样在持续不断增长,为了能够真正促使我国的铁路事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针对其中的铁路运输需求加以分析。文章主要针对中国铁路运输需求探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但农民增收难度大、市场秩序和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信贷约束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发展。需要通过提高农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和保障制度、普及农村信贷等途径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了“两匹快马夹着一头瘦毛驴在拉车”的局面。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应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事实上,也惟有如此,才能够形成“三匹快马拉车”的健康局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兰 《软科学》2001,15(3):32-34
本文从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着手,探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上海地区航空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通过闭合方式的选择使得要素内生,研究分析航空制造业需求增加带来的经济效应和要素流动,为产业有序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都有利于本地航空制造业快速成长,并通过产业关联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以及投资需求,刺激了当地消费,有助于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在产业层面上,航空制造业发展有利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对第二产业的带动效应偏弱,尤其在重型工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唐翰岫  李湛 《预测》1999,18(2):12-14
谈经济增长,首先要对经济增长各贡献成分作一分析。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的贡献成分主要有三个,即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国外需求。三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表1给出了90年代各贡献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变动情况。表190年代经济...  相似文献   

20.
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分析探讨了制约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