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报刊,觉得有两个问题比较普遍,值得引起注意:一、年份不应简化。比如,在一些报刊中常把“一九八五年”简称“八五年”。这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写文章要求短而精,但年份是不应简化的。二、数据务求准确。如某刊一篇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的下半年, 中央对报刊进行结构调整(其中677家地方行业报和县级党报停刊),余下的近30家省级法治类报纸脱离部门办报,实行划转,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3.
(报考专业:新闻学)(二)科目: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史 一、填充题(每格1分,共15分) 1、革命导师指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2、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是革命导师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一文中最早提出来的。 3、1948年,我国有两篇新闻工作文献发表,一篇是毛泽东的,另一篇是刘少奇的 4、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 的监督,不应仅看成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或者是新闻单位的监督。 5、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二、简释题(每题8分,共40分)1、…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8日北京一家报刊有篇《药方相仿·价钱悬殊》的短文,讲的是两个处方,中药的品种、数量和其它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在中医医院卖86.03元、而在海淀医院却卖141.54元。对这一事实,文中称:“药品价格居然可以悬殊近两倍。”141.54元和86.03元之间的关系是否“悬殊近两倍”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先弄清悬殊的含义和“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悬殊一词注释为:相差很多。  相似文献   

5.
岳斐文 《档案》2008,(3):30-34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年份是格外醒目的。一个是1949年,一个是1978年。1949年史称“改天换地”,毛泽东“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社会理想得以实现;1978年史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并一步一步成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刊,至1995年是发展的巅峰,从1996年起进入“三年整顿,两年提高”阶段,开始治散(资源过于分散)治滥(编排粗制滥造),报刊数目有所下降。 1996年12月,经过近一年调查研究,几上几下广泛听取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7.
联合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构上不分偏正。如“黄河、长江”,“北京、上海和天津”就是。联合词组的使用是经济语言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使用时不留意,常常会在概念的表达、词序的排列、连词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问题,造成语病。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一) 在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几个联合项使用了互相包容的概念,致使表意含混不清。例如: 七月中旬以来,瑞士,法国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连续报道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一种名为AIDS新病。(光明日报1983年9月18日第4版) “报刊”是报纸和杂志的总称,现在把它和“杂志”并列,毫无道理。或者删掉“杂志”。两字,或者把“报刊”改为“报纸”。 (二) 在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几个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1985年12月开始学写新闻报道的,一年来,我已在报刊、电台上稿118篇,没有一篇失实报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平时在写稿中始终保持“五个冷静”,牢记“两个不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要在省以上报刊、电台有“一席之地”,不应贪大求全,要从实际出发,从一般的小事中去挖掘新闻题材。如铜山县利国乡第一水泥厂青年厂长张贯东退伍九年来,先后五次“易地做官”,救活了五个濒于倒闭的乡办厂矿,为乡里创利500多万元。他  相似文献   

10.
讨厌“专版”冉启蕾作为一名热心的作者和读者,我对报刊的渴求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本人最大的爱好是阅览和收藏报刊。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报刊包括党报党刊出于众所周知的目的,大搞特搞“专版”,有时一张大报上就有两个甚至三个“专版”,特别是一些行业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年份是格外醒目的。一个是1949年,一个是1978年。1949年史称“改天换地”,毛泽东“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社会理想得以实现;1978年史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并一步一步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可以说,中年以上的国人都是改  相似文献   

12.
王雨南 《青年记者》2017,(3):105-106
《营商日报》1907年11月6日诞生于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营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新闻界团体“中国报界俱进会”的创办成员,是东北地区近现代史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商会报刊.在近现代东北地区国人报刊多短命的客观历史现实中,其是罕见的出版时间超过30年的国人报刊之一.  相似文献   

13.
《莲池周刊》是保定日报主办的一份生活服务类生活周刊,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广告收入700万元,年赢利近200万元的“保定人的生活手册”。在全国中等城市当中可谓独树一帜,2010年获得全国城市类报刊联谊会授予的“最佳服务型城市周报”和“最具城市生活城市周报”两项殊荣。  相似文献   

14.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报刊整顿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发了全国统一的报刊登记证号,即“国内统一刊号:CN××—××××”。“CN”是CHINA(中国)的缩写,CN后的两个数码是省份代号,连字符后的四个数码是报刊序号。报刊登记证号应正确使用,但我们在乎时的接触中却发现我国期刊中有多种误用报刊登记证号的情况: 第一,误写“国内统一刊号”,这类情况有  相似文献   

16.
王立新 《新闻知识》2000,(12):30-31
2000年是行业报饱受煎熬的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整顿报刊、取消政府厅局级部门办报的决定(俗称“两办通知”),使全国数百家行业报刊全部划转.重新定位.目前划转工作己基本结束。经过各方近一年的纵横排阖、讨价还价,曾经红火一时的行业报结局大相径庭:有的是被党报集团吸纳.洗心革命,与原主管部门“彻底拜拜”;有的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无人认养.只能销声匿迹;还有的是找了个新东家,明脱暗不脱,穿新鞋继续走老路…………积重难返的“报业病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猛,政府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7.
刘颖 《新闻界》2001,(1):54-54
绵阳电力报是四川省绵阳电业局主办的企业报,从 1981年初创办的油印《供电简讯》,到后来激光照排的四开四版报纸,绵阳电力报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这期间,报纸曾于 1997年荣获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南分会“十佳”优秀报刊称号, 2000年又荣获“全国优秀供电报刊”的殊荣。上百余篇新闻稿件获市、省 (部 )级及全国的各类好新闻奖。   立足本企业,办出企业报的特色,为企业两个文明服好务,一直是绵阳电力报编采人员深思和努力的方向。针对新闻源较为单一的企业报,重策划、重思路、重深度做好报道,更能突破报纸自身的局限。   新闻…  相似文献   

18.
成语“尽如人意”,在一些报刊和书籍中,常常被简化为“尽人意”。如《燕赵都市报》上的几个例子: 1999年12月12日11版《中国足球改革这六年》:“尽管目前有些俱乐部在经营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上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3版《半个多世纪前的发掘》:“他们的发掘颇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何满子先生的杂文、随笔屡屡见于报刊,结集出版的就有十余种,因此,何满子是以“杂文家”而名世的。不过,我始终认为被称为“杂文家”的何满子首先是一位学者,  相似文献   

20.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上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话,不久前在四家全国性报刊上都被错印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者去信批评后,有的编辑回信说:这“主要是我们校对时不仔细,未核对原文造成的”。此说一出,读者哗然,说:“把责任都推到校对身上是不公平的”;“为何四家报刊对这一引文都不加核对?”;“编辑工作一定要建立责任制,这样的差错是不应再发生的。”诚哉斯言!现在有的报刊上差错迭出,假闻频生,有关人员明知出了错,撒了谎,却处之泰然,依然我行我素,说来令人吃惊!究其原因,当前新闻战线缺少严格的责任制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