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马说》是其《杂说》四篇中第四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马说,即说马,论马.文章托物寓意,借论马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才能之士不遇知音,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埋没人才作了有力的揭露.  相似文献   

2.
一比喻1.《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3.《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4《岳阳楼记》:“昭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壁”借“壁”喻水中的月影。5.《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二倍代(一)全体代部分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2.《曹判论战》:“肉食者…  相似文献   

3.
张丽莉  贡和法 《现代教学》2014,(Z2):147-148
<正>韩愈在《马说》中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便被后人指为能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自己能够遇到生命中的伯乐,赏识自己,鞭策自己,发展自己。"量才用人"案例中的戴老师对于学生小李而言称得上是一位"伯乐",他对小李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不拘一格量才用人。故事照理应该有一个完美而惊喜的结局。然而,事情的  相似文献   

4.
伯乐,相传是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后比喻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人。古书中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很多,下面这几篇有的写伯乐真心实意地爱惜千里马,千里马也把伯乐视为知己;有的写伯乐教人相马,非常注重亲身实践;有的说明伯乐是相马名家,在当时有着很高的权威;有的表现出伯乐举贤荐能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6.
说到伯乐,大家都能想起韩愈《马说》中的那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据说伯乐原名孙阳,是春秋中期郜国人,擅长相马,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其将毕生经验总结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相似文献   

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伯乐,找一匹千里马容易,但是,对于千里马,找一个伯乐似乎很难。不过,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寻一个伯乐首先你得是一匹千里马。若想成为一匹千里马,应该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具有出众的才能,同时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  相似文献   

8.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9.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0.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而长久以来人们从中得到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如韩愈《马说》中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照此看来,千里马非得遇上了伯乐才能“尽其材”吗?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如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社会,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敢勇于尝试,去展现自己;甚至有一类人由于某种优越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如千里马一样“虽有千里之能”,却整日地等待着某一天伯乐来发现自己,但最后往往是坐失良机而空叹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被埋没…  相似文献   

12.
千里马《战国策·燕策》:“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顾名思义,千里马是日行千里,跑得很快的马。后常用来比喻人才。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眼《魏书·杨播传》:“逸为政爱人,尤憎豪猾,广设耳目。其兵吏出使下邑,皆自持粮,人或为设食者,虽在暗室,终不  相似文献   

13.
提起韩愈,我们都知道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每次讲到《马说》这篇课文,我都会讲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伯乐"喻指识别人才的人。讽喻和抨击统治者不能识别扣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然而今年当我领着毕业班的学生再次复习《马说》这篇课文时,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读出了一个想极力推荐自己的韩愈。  相似文献   

14.
文坛伯乐     
伯乐,春秋泰国人,因善于相马,时人以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宿名“伯乐”来称呼他。后来伯乐就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有真知灼见的人,用“千里马”比喻杰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中有哪些艺术?我们不妨先读一读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擅长相马的伯乐,千里马才会被慧眼识别,冠予千里马的美名。不然,“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而无人知晓。伯乐如何识得千里马呢?靠的就是听其嘶,观其形,试其行来判断。千里马如何让伯乐识得呢?也是要通过其嘶、形、行。在马群中,如果千里马不嘶鸣,不从马群中走出来,不让伯乐持缰绳而试其奔走,又怎能发现其与众不同呢?其才美又怎么能外现呢?又怎么能知道“一食或尽粟一石”,行其千里的才能呢?韩愈说…  相似文献   

17.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在《杂说》一文中如是说。其文意即: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是因为它遇到了伯乐。此话不假,君不见多少如"千里马"一般实力强劲的高校因为缺少"伯乐学生"的"慧眼"相识,从而导致人气与其强大实力不相匹配?那你是否愿意当一回伯乐,随我来相一相这些"千里马"高校呢?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心仪的高校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期我们就挑选三所"211工程"院校介绍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好马"——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99%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我们当学生的时候都学过一篇有关千里马的文章,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只能每天做苦工、在马厩里吃劣草、病死了也  相似文献   

19.
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一匹马只要它能够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即使没有伯乐,它也不会被埋没。反之,如果有伯乐,而千里马不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试问:伯乐能发现它是一匹千里马吗?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不甘被埋没的,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伯乐相马”虽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毛遂自荐”则是更加有利于展现才华的方式。毛遂凭着自己的胆识,向平原君自我推荐,为赵国出谋划策,促成楚赵两国联合抗秦。假使毛遂自甘懦弱,无胆自荐,那么赵楚能够结盟吗?毛遂又能为国家效力吗?…  相似文献   

20.
人们经常说,千里马是因为有了伯乐慧眼识珠才能驰骋千里。那么,试想如果没有了伯乐,千里马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做自己的伯乐!做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