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并不新鲜。可是你曾想过古代人名字的复杂情况吗?《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是说周代的习俗为: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  相似文献   

2.
潘影 《小读者》2012,(6):37-37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听不到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绪转化为有重量,有长度,有色彩,有音响,有生命的形象,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构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相似文献   

3.
《作文》2020,(1):F0003-F0003
早在先秦时代,雪就被写入优美的诗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知道古人给雪起的“雅称”有多美吗?现在让我们通过诗词来欣赏吗!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3,(1):53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九代表阳气最盛,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除了这个原因,古人还认为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盛极必衰,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此外,九还因谐音久,有长长久久之意,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古时所称“足衣”,有内外之分,既指鞋,也包括袜。汉代以前的鞋称为“屦”,是用丝、麻、草或皮等材料制成。一般百姓只能穿着草编的屦,即草鞋。草屦也作为丧服或罪人的刑服。比草屦稍好一些的是葛屦,即用葛藤纤维编织的鞋,是一般平民穿着的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对礼教极其重视,可以说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排行”上就很有讲究,懂得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致对李白何以称“李十二”感到奇怪了。下面就简单介绍古人排行的几种方式。一、以兄弟姊妹中的共有部分表示行辈。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谓之排行,如德宗、德文,义符、义真之类……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始见于刘琦、刘琮,此后应璩、应琢,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总会生病。如何待病养之,古人留下了许多诗篇,不仅带给我们艺术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也让我们学到了养病和益寿的妙丹良方。  相似文献   

8.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9.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11,(1):30-30
古人爱才,不吝夸奖,且用语每有新意,不落窠臼。相比之下"你太有才了"的现代时髦用语实在是过于浅露。  相似文献   

11.
《老年教育》2008,(5):52-52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提出了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人对坐姿很讲究,因为它是礼仪的一个方面。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姿的:“坐以经立之容,胻(heng,胫骨上部,股骨下部)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行之膝曰八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相似文献   

13.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这种制胜谋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彼知已”呢?当然离不开情报工作。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代先人是如何打情报战的吧。最古老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搜集情报的基本手段,现代间谍学也把窃听作为必学课程。我们祖先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09,(11):F0002-F0002
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可能会经常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的生活。其实,在古代人们也一样畅想过未来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古人是怎样想象未来生活的。其中,有哪些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的呢?哪些还需要我们努力才能实现呢?  相似文献   

15.
古人之“坐”和今天大不相同.当时没有坐具,往往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跪”。因而就有了这样的记载:管宁“常坐一木榻,……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健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坩‘坐行”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那是杂技演员或体操队员的专长。而古代因为“坐”是两膝着地.所以他们“坐行”就简单多了。只要用膝盖在地上移动就能完成。,如:“执羞者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他们不仅“坐行”。而且手中还端有珍馐美味。  相似文献   

16.
吴正芝 《良师》2011,(6):40-40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都很重视教子。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为后人赞不绝口。其大意是:“君子的行为,应该在静穆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身的品德。对名利不采取淡漠的态度,就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能安宁清静,就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心,才干是学来的。  相似文献   

17.
韩延明 《教师博览》2010,(10):56-57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相似文献   

18.
19.
一、把握关键字词,彰显求异思维之妙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特别讲究练字,古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人们常提及的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好就好在形象生动:不仅把春风吹拂、草绿花开,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描绘了出来,而且含蓄的表达出诗人对春意盎然的喜爱之情,达到了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也勾起了人们的想像与联想.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写出了富有可爱、热闹情趣的初春,又含蓄而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特别喜爱之情.再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大字,足以体现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一望无垠.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只有那黄河横贯其间,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所以在赏析时把握这些富有代表性的文字,会感受到诗词中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思维魅力.  相似文献   

20.
齐夫 《小读者》2010,(1):50-50
“有才”者.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赵本山春晚小品中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