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丽 《中学教育》2007,(1):48-49
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陷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战役之中,文学教育完全从属于语言文字教学和应试能力培养而变得苍白无力。我们的文本早已化作了概念式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并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文本解读已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入手,对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文章意义的解读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阅读的重心,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性格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层次也各不相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点拨、启发之余,充分激活和肯定学生的想象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5.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31-31
<正>"文本细读"这个学术名词虽说在20世纪就有了,但在中国小语界"火"起来,却还是近两年的事。不同的是,"文本细读"在西方是语义学流派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对作品的研究,而在中国小语界则更多的是在语文课程论语境下对教材文本的细读。那么,文本细读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捕捉关键点呢?一、注重文本,多疑善思,走进文本新课标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仍然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尤其应该建立在对文本主旨的正确解读之上。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细读文本,又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呢?语文教学领域的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解读理念,是一条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努力实践文本细读。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文本细读的方法。1.抓住关键字词仔细推敲文本细读应从语言文字入手,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特别是对那些关键字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反思和创新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本教育的回归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小学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明方方面面的思想。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和谐发展被提到了首要位置。生命教育更是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一、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情怀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紧扣材料,充分挖掘生命资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后,人们对语文的基本性质进行长期的、多次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新课标把它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  相似文献   

9.
陈永红 《甘肃教育》2013,(23):36-36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文本解读中的独特体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理应尊重个体的学习体验,在学生对字词句、文意主旨、背景深意、审美鉴赏等方面有着不同理解的时候,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体会他们的情感,才能最真切地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读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对文本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朗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本拓展"是充实信息、加深学生感悟、扩张思维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本拓展"成了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师常常通过适当的文本拓展,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那么,拓展什么?又如何拓展?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拓展的内容和方法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2.
陆莹 《广西教育》2014,(41):98-98
正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容易使课堂教学流于表面,缺乏教学深度。同时他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反复研读文本,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意蕴,从而收获感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呢?下面,笔者结  相似文献   

13.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而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  相似文献   

15.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6.
路云成 《考试周刊》2010,(32):64-6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道出了革命志士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今天在许多青少年的身上存在着对生命的淡漠甚至冷酷,花季的凋零让人痛惜、痛心,归根结底,是当今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尊重生命,包括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没有意识到生命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7.
孙茂平 《文教资料》2010,(14):63-64
语文教学应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具体可从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生命教育;创设生活情境,领悟生命价值;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生命意识着手,切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贾湘玉 《考试周刊》2011,(24):52-53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是一门关注人类发展的学科,其实质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展示生命的价值,调动生命的积极性。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载体。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几乎未曾涉及生命教育这个领域,这不能不令人担优。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各方面的思想,其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