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13年了。每当忆及这位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我党我国最杰出的国务活动家时,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为党为国鞠躬尽瘁,他立下的丰功伟绩以至举止风范,这一切纷至沓来,思如潮涌,浮想联翩,不能自己。即使是他对人民新闻事业的巨大贡献,也非我笔墨所能记述其万一。这里只记录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以寄对周总理的悠悠思念。第一次谈话周副主席(当时大家都习惯这样称呼他,因为他  相似文献   

2.
一次最严厉的批评1959年11月18日,周总理的秘书顾明同志通知我,总理要找我谈话,要我马上到西华厅去。这是我一生中受到周总理的最严厉的批评。当我走进总理办公室时,周总理正在批阅文件。他先把一封信给我看。这是李富春同志写给小平同志并报周总理的信,内容是批评人民日报11月16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1月到10月全国工业生产情况,报道这十个月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年同期增长48.9%。富春同志认为,这篇报道严重违反中央规定。  相似文献   

3.
在一九五四——一九五七年这几年,我在新华社总社搞外事采访,非常幸运地能有许多机会接近敬爱的周总理,耳闻目睹他为国家、为人民日夜操劳的工作情景,亲身感受到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他的堪称风范的令人敬佩的无产阶级情操,从他身上汲取了无尽的鼓舞和力量。他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的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他的认真负责、周密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他的以身作则、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严己宽人的优良作风,至今仍清晰地深印在我的脑际,难以磨灭地铭刻在我的心上。现在我谨把我一九五七年写的题为《周总理同记者的谈话杂记》一文,加以注释,奉献给读者。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温他的谈话,仍然感到非常亲切,仍然对我们有很大教益。下面是当时文章的原文。  相似文献   

4.
1987年盛夏,我从宝鸡回陕西日报社。一天天黑,我看见王安民和爱人在院子乘凉,他在一架竹躺椅上仰躺着,爱人手单拿着把竹扇,陪着王安民说话。我亲热地唤了声:“民兄!”他抓住我伸出的手,握得很紧。我问他:“最近身体好吗?”他苦笑了一下,说:“腰疼,没上班。”见到老友,他很高兴,黑亮的眼睛望着我。看得出他病得很寂寞,很心急。听有的同志对我说,报社为照顾他的身体,让他一天只上半天班。我知道他的秉性,勤于工作,认真负责。他的字写得很好。他编的稿件,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清抄的,标点符号都标得很准。他的字写得很小,很是匀溜,看他的稿子,那真是一种书法艺术的享受。他的书籍也多,特別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著作,比我们的一批年轻编辑记者多。我对医学是外行,听他简单说了病痛,我也分析不出个子卯。我说:“你甭急,好好看病。”正说话间,由报社刚调到省教育厅工作的杨建国同志也来了。王安民和杨建国是好友,亦是同学,两人玩笑了一阵儿“野话”,我同杨建国便和他告別了。临走,他又一次握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世纪伟人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回忆起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至今仍牢牢铭记心头,终生难忘。 那是1972年1月,临近春节的日子。出版口领导小组就节日的新书出版和存书开放问题向所属出版社和发行所作了部署。众所周知,那时在“四人帮”横暴恣肆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下,学术文化园地被暴殄一空,图书市场空前萧条、书荒现象严重。当时考虑到美  相似文献   

6.
我当过一个短时期的記者,搞創作后也写过几篇算是报告文学的东西,但是沒有什么經驗。我只談談有关写工人的問題,这些意見对記者工作也許有点用处。我在报上讀到不少写工人的通訊、特写、典型报道,有的确是写得很好,但是有些作品我总感到其中  相似文献   

7.
談到新聞工作者的修养問題,人們便很容易想到文化修养,如文字,写作技巧,以及其他的基本功等等。事实上,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思想修养,一方面是文化修养,两者不可或缺,而政治思想修养应处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从1956年我做新华社记者工作以来,曾有幸在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多次随他采访,目睹他为党为国家历尽艰辛、日夜操劳的情景,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亲切关怀。每当回忆起这些,心绪似潮,不断涌起对他的无限思念和缅怀。为维护国家主权,机智果断,坚定不移我第一次随同周总理采访是在1956年11月他访问印度时。在访问中曾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9.
1982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在作协西安分会,我访问了作家杜鹏程同志。事情是这样引起的:陕西省委宣传部办了一个新闻干部训练班,我受托去请杜鹏程同志为学员讲一次课。说明来意以后,杜鹏程热情接待了我。“讲点啥呢?”杜鹏程问我。声音滞重,面带沉思神色。我告诉他,学员都是在职的编辑、记者,大部分人对文学也有兴趣,就请他讲讲自己的经历——从记者到作家。他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当年为总理拍照的吴化学老人回忆总理的文章,以示纪念。——编者  相似文献   

11.
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直至80年代,我都在廖承志同志直接领导之下工作,多次倾听他对海外华侨和港澳新闻工作的指示。根据《廖承志文集》和我的记忆,他的新闻思想和教诲,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马列主义的新闻观,要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照抄照搬不是马列主义。对外宣传不能照搬国内一套,“内外有别”。新闻工作者要守纪律,要服从民  相似文献   

12.
亲切的关怀难忘的教诲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我在学生时代,听了不少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虽然是耳闻,但在我的心目中已形成了一个印象———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什么时候能见到他?我踏入电视记者的行列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目睹一下周总理的英姿和风采,如...  相似文献   

13.
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直至80年代,我都在廖承志同志直接领导之下工作,多次倾听他对海外华侨和港澳新闻工作的指示。根据《廖承志文集》和我的记忆,他的新闻思想和教诲,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新年假日,一股缅怀周恩来总理的激情促使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五洲的怀念》一书,重读了外国记者在周总理逝世后所作的有关报道。我除了重新领略到各国朝野对周总理的爱戴心情之外,体会到了西方记者在报道世界重大新闻时所表现的长处,他们比较能吸引读者和感  相似文献   

15.
沈建图同志牺牲已经两年多了,但是在同志们的印象中,时间的消逝不仅没有冲淡他那生龙活虎般的形象,而且在今天党向全党干部提出要把自己造成为“又红又专”的红色专家的时候,他的战斗的一生更有力地在激励着我们前进。沈建图同志是新加坡华侨。关于他青年时代的事情,所知不多,只是听他说起过,由于家里经济破产,在香港大学念了两年后,就不得不自己谋生。他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刘少奇同志对报纸宣传工作有过一次讲话,这个讲话很重要。根据我个人的记录和少数人的记忆,整理出这份记录,贡献出来,供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研究,这个记录,不是太准确的,只能表达当时讲话的主要精神。刘少奇同志说,要作好调查研究不容易。这次在天华大队调查了那么久,还是那么不清楚。调查情况,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个方面都调查清楚。如果你对一个问题的每个方面都了解清楚了,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要了解真象,了解一个问题的真象,是不容易的。就是说人的主观世界要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外交部对日工作部门任职多年,先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当过无数次日头翻译,从而有机会耳闻目睹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交往中许多令人难忘的场面。其中印象最深、受益最多的,要算是总理家的一次午餐会了。短短几小时的活动,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周总理和邓妈妈平凡而高尚的人格魅力,懂得了怎样才能做好外事工作,在国际上结交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缅怀他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有关文章,以示纪念。这期杂志首先刊登的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同志写的《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一文。这篇文章载于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缅怀毛泽东》一书。本刊发表前,作者又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缅怀他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有关文章,以示纪念。这期杂志首先刊登的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同志写的《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一文。这篇文章载于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缅怀毛泽东》一书。本刊发表前,作者又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20.
冷静的促进派1958年10月25日上午,毛主席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我原以为,大概是谈发表毛主席的《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两周前毛主席要我和田家英把《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毛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加以补充(主要是增加1957年和1958年的言论),并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