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两个队伍建设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根本:即人的因素第一;教学工作的成败,取决于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据此,我们实施了“四、四、六”干部管理规程和教师队伍的“九要九不要”方略,对两个队伍实施有效管理、控制,成效明显。干部的“四.四.六”规程是指:校长要行使四项职责;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要达到四项指标;教导处主任要完成六项任务。(一)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四项职能:1.亲自策划、宏观控制:2.协调运作、突出中心;3.掌握信息、居高临下;4.积极参与、样板分析。“亲自策划…  相似文献   

2.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10,(11):54-55
“孩子脸上长有白斑”“他经常说肚子疼”“他怎么吃都不胖”……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心,家长忐忑不安地问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查查蛔虫?”确实.我们小时候可是要定期吃驱虫药的.现在怎么好像没有这一项了?  相似文献   

3.
一、写作要求分析 1.一般共性的要求今年高考作文题一般共性的要求与往年没有太多的差异。这几项要求几乎是一致的:“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诺贝尔应当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座右铭就是:“努力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这也成为他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项事业能否成功.既取决于主观努力.又取决于客观条件.而客观条件是不可控因素。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特别是市场瞬息万变.到处充满风险.任何事业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巧解选择、填空题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解题要求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即使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要力求“完整、严密”.  相似文献   

6.
李耕拓 《语文学习》2010,(7):137-137
李先著先生在《请不要“以讹传讹”》(见《语文学习》2007年第6期)中谈到.有一份高三语文测试卷.要求考生选出“是顾炎武名言的一项”.答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这一答案是错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并非出自顾炎武之口,虽然他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过这种思想,后来由梁启超概括了顾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总的原则是:进行婴幼儿科学识字教育的过程,始终不要使孩子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针对当前不科学的婴幼儿识字教育情况,我们提出了“十个不要”和“两个坚持”的具体要求。 “十个不要”:1.不要规定识字量。2.不要讲解字形、字音、字义及三者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他们会提出种种问题。对此,应当鼓励,予以适当的解释,保护和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和发问的积极性。这对保护和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有重要意义的。3.不要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孩子像学说话那样,自己感知领悟。4.不要把一篇课…  相似文献   

8.
褚浩然是班上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孩子。自从他来到这个班。课堂上总是“鸡飞狗跳”。“老师,褚浩然拽我的辫子!”“老师.褚浩然打我!”“老师,褚浩然抢我的苹果!”而我也不得不一遍遍地告诫:“褚浩然.上课的时候不要跟小朋友讲话!”“褚浩然,吃饭时不要把脚放在板凳上!”“褚浩然,不要欺负其他小朋友!”  相似文献   

9.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推导既是各类考试中的“常客”,又是一只“拦路虎”,因为此类题只要结果而不要过程,极易因为“差之毫厘”而导致“谬以千里”.以下是对几例比较典型的迷惑性特别强的选择题的错解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本题考查交际用语。Of coursenot.“当然不”;Go ahead.“行;请吧;去做吧”;Why not?“为什么不?”I’d rather you didn’t.“我宁愿你不要去做”,用来表示比较客气的阻止或拒绝。题干中的第一个说:“我打开窗子你介意吗?”第二个人回答说:“不要打开吧,我感觉有点儿冷。”据此可知答案为B。其中“’d rather”是“would rather”的缩略形式,意为“宁愿……”,它是中学英语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短语,也是高考热点考查内容之一,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高考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高考命题中“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仅列举高考试题中的十类“陷阱”作一分析,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2.
谭春华 《教师》2010,(31):60-61
低年级的孩子就像那“幼小的秧苗”需要即时呵护.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他们都会期待老师的“态度”.作为老师,不要因为自己何等聪慧就希望孩子一步登天,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何等优秀就期望每个孩子何等优秀,你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13.
徐洁 《今日教育》2010,(2):59-59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走红:“被XX”.学生从小到大都“被关心”着.在学校“被教育”“被培养”“被希望”“被期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都有人管理。放学后“被护送”“被接送”。在家里“被疼爱”“被检查”“被签字”.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节假日“被培优”“被爱好”“被特长”.方方面面都有人辅导。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的14个“不要”刘恋1.立意:不要步人后尘;2.主题:不要模棱两可;3.题材:不要大而无当;4.体裁:不要叙议不分;5.结构:不要松散混乱;6.层次:不要叠床架屋;7.开头:不要七弯八绕;8.结尾:不要空喊口号;9.记叙:不要罗列现象;10.议...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阅读作为人生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对于这些生活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在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注重阅读的有效性。要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则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陈新生 《物理教师》2011,32(5):52-53
近年来,广大中小学生出现安全事故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这些安全事故给学生本人,家长及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悲痛,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可以说,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小心”“要谨慎”“不要做这,不要干那”等,由于缺少必要的合理的分析,不理解危险的原因在哪里?使学生难以真正信服.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安全问题与高中物理知识有很紧密的关联.现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1.B(原文是“有时”像深红床单般倾盆而下,不是“连续”下了两个月。) 2.C(A项错在“检测到”,原文是“准备检测”; B项的结论是已有的定论,不是在这项研究中的得出的结论。D项错在“能适应”,原文是“可能适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刚进公司前,许多前辈们对我又是指点又是告诫,每个人都是一副过来人的模样,说得都是语重心长。总之在一大堆的“名人名言”中,我就记住了那条“三不”原则——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不要和同事说知心话.不要和同事分享秘密。  相似文献   

19.
温儒敏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也要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阅读课中要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与思考”.就应该学会“品鉴文心”。所谓“文心”,按照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的解释,即为“为文之用心”。  相似文献   

20.
邱玲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9-50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中的“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就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作一分析,以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1概念混淆例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始终是自身物质分析:错解为B,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