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诗歌创作在当时独树—帜。这首诗是在被贬朗州后写的。秋天,草木枯萎,万物萧条,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笔下,便具有愁肠九曲的秋意,诗人一扫千古陈说,拓展出崭新的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本诗题为《秋词》,所以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是一种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2.
黄忠利 《现代语文》2009,(6):114-115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相似文献   

3.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13,(17):39-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雨水止住)而水清。"此赋一出,后之文人受其影响,写到秋天,大多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样的诗在唐诗中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4.
唐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虽距我们很远,但唐诗和刘禹锡却离我们很近。翻开典籍,我们会感到那唐代的佳音越过荒凉的原野、狭长的山谷疾驰而至,文化敲击我们的声音恍然启悟着人生的真谛:文化是一种千年不绝的交响。而品读刘禹锡《秋词》更会给学生带去内在的精神愉悦和理性精神层面的提升。刘禹锡《秋词》共两首。刘禹锡的一生坚持改革社会的理想,蔑视和嘲笑那些攀龙附风的权贵,而遭到权贵们的压抑贬斥。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也风骨凛然、志向远大,从未妥协与屈服,他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诗歌,留下了光辉印记。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与膜拜,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自古”句点出逢秋而悲,古今皆然,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慨。“我言”句以响遏行云的一声断喝,推翻悲秋主题一新天下人耳目。“晴空”二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我们看到,在那一碧如洗的寥廓高天上,一只白鹤腾空而起,直冲九霄,把我的诗思也引到了高空。目击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惊喜和感奋?融诗情与画意是“秋日胜春朝”的形象化说明,景致飞动,笔触轻灵,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全诗有直抒胸臆之妙,而无“含蓄不足”之嫌...  相似文献   

5.
《陌上桑》是汉乐府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罗敷。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太守挑逗一个采桑女子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恶劣品质,热情地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聪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外兼修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诗经》作为国人学习古典文学的基本读本,其中的《关雎》更成为《诗经》的代指符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应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探寻。历代研究者将《关雎》视为“讽喻”之作,多是从政教风化的角度来理解的。种种说法都符合“诗言志”的初创之理,但从《关雎》文本而言,将其理解为男女欢爱之歌更符合该诗的本意。该诗在运用赋、兴的手法上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在音律节奏上也堪称古诗的典范,在音韵美和节奏美上为后来诗歌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散步》赏析广州四十九中贺晓溪《散步》(见初中语文第一册)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  相似文献   

8.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曲母爱的颂歌,字里行间闪射着人间至爱的绚烂光辉。一位10岁小男孩,双目失明,他看不见世界,享受不到正常儿童能享受到的所有生活乐趣,这对男孩的母亲来说,是多么的痛心啊!也许有这么一天,小男孩听到同龄人谈到了打弹弓的乐趣,便有了去玩弹弓的想法。对此,母亲  相似文献   

10.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了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相似文献   

11.
读罢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不禁拍手叫好,甚至有“此文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读”的感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背景简介】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在诗歌创作上有了很大的成就。李贺21岁时,因为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朝廷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3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  相似文献   

13.
14.
<正>秋,悄悄地飞过一丛芦荻未说一句话我俯身从池沼中捞起一束湿了的白发心想还有什么可说的[赏析]大自然有它的秋天:落叶纷纷,荒草凄凄,枯蓬乱飞;人生也有自己的秋天:白发日增,皱纹渐深,忧思益切……此诗的佳处,正在于把大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联系起来,构筑在同一个关于"秋天"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与深思。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  相似文献   

16.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就连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曾这样夸赞:“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女作家张抗抗笔下《牡丹的拒绝》中的主人公却是出离富贵,转求高贵的象征。作者以洛阳牡丹拒绝开放为描述的重点,热情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8.
秋天从来都是志士失志,对人生前途感到悲观,在抱负无法施展时借物抒怀的对象,所以咏秋的作品大都哀伤寂寥。但在相隔一千多年的东西方,却有两个著名的诗人借秋明志,一扫历来悲秋的颓唐。一个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诗豪刘禹锡,另一个则是英国近代伟大诗人雪莱。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秋词》和《西风颂》,表达了自己在人生谷底时(刘禹锡被贬,雪莱流亡异国他乡)的那种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
“一个人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为重要。”这是《飞天梦》中的点睛之笔,也是对该文主人公黄纬禄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句话概述了黄纬禄为炎黄后代“振国威军威”的雄心壮志、实现先辈梦幻的惊人才智、为民族竭志奉献的高尚品德、震惊世界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