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富 《教育文汇》2006,(12):38-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讲篇析句,实际上只是端给学生“一杯水”。但仅仅给予一杯水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扩大“水量”,寻找“水源”。如果老师只是刻板地盯住一篇课文,盯住课文中的几个词、几个句子,教了,学了,考了,也就完了;学  相似文献   

2.
郭龙 《中国教育》2004,(6):50-51
教学实践证明,把语文课文内容看成语文能力结构的要素而使教师对其不遗余力地阐幽发微和条分缕析,是无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课文内容与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以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需要从诸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5.
“而”字在成语中相当活跃。了解成语中“而”的作用.对于我们学习古和理解成语颇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7.
王东升 《教育文汇》2006,(12):34-34,36
学生时代许多老师讲的课我都忘却了,唯独陈老师的读书声和读书的神态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读书,时而像是演讲,句句铿锵;时而像是倾诉,娓娓动听。那声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受他的影响,我不但对那些课文理解得透彻,记忆得深刻,而且,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中的成语,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成语的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课例】 苏教版小学语课《动手试一试》讲的是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课快学完了,老师这样设计:同学们,科学家说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但玛丽亚不迷信科学家的话,自己回去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原来科学家是故意考考小学生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看哪个小朋友爱动脑筋:如果把一块海绵放进满满的一杯水中又会怎样呢?(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这句话向我将了一军的,是我十我年前的学生王晓丽。正是由于那一次当人人出丑,使我横下心来,大练“背功”,以至敢于和学生进行背诵课文比赛。也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我的“背功”征服了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效仿,致使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2.
叶月姐 《福建教育》2005,(3A):26-27
新教材的低年级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颇饶优美而有韵味的词语。指导缺乏阅历和生活体验的低年级学生理解那些优美的词语,常常要费许多时间和口舌,可学生仍是一片茫然。听了省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几节课,颇有豁然开朗之感:理解词语原来如此容易。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人们对阅读理解及其答案问题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讨论。这个讨论,在很大的程度上缺少理智性,多半带有情绪化。对此,试作此文加以辨析。1阅读理解就是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准确的认识。就中学生说,其目的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其一是“知”,即了解,也就是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写了什么,其意图是想告诉读者哪些内容;这是认知的一个重要层面。另一层是,作者作文是面向泛读者群的,在表达相关内容时所遣用的语言,对于有些读者无丝毫障碍,对于有些读者有较少障碍,对于有些读者有很大障碍。因此,在进行上述一个层面的认知的同时,冲破…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天天在教学生"阅读"。毋庸讳言,我们的老师天天在"教课文"",课文"教了不少,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数没有多大长进。  相似文献   

15.
笔在施教人教版小学语第十一册课《伟大的友谊》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请同学们再次观察中的插图,结合对课的理解,给这幅插图起个名,并说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小学生在年龄、记忆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有“度”。一、时度:提问时要找准时机,适时而提。提问要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将其“愤悱”之际。在思维的最佳处突破,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启而不发,出现课堂空…  相似文献   

18.
扣读重点法。“扣”就是扣课题,“读”就是读课文。许多文章都可以从文题中挖掘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紧紧围绕“预习提示”展开。例如,《将相和》一文,从题目来看,“将”与“相”之间是和好的,但其中必定有不和的因素。那么,我们可以从“和”——“不和”——“和”的过程中找出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阅读中找出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让学生理解赵国安定的原因是“将相和”。  相似文献   

19.
我的课堂教学“一招”是“创新作业设计”。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的习惯是一课一练,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练习,所用时间少则一课时,多则两课时甚至更多。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中途放下笔甩甩手腕再接着写的学生。老师出的题大都是凭当时的想像,想到什么练什么。几乎每课都是机械地抄生字、词语、词语解释等着重于识记、理解的内容——这样老师改起来也方便,不需要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20.
郑萍 《四川教育》2000,(2):58-58
【评析】本设计充分运用CAI课件,图对照。化抽象为形象,以加深学生对课的理解;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字的训练。以落实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注重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其学以致用,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