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做新课程的使用者和开发者,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有的教师曲解了“开发者”的含义,淡化了文本的价值,过多地追求脱离文本的课外、校外活动,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其实,在小学阶段,文本资源仍然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  相似文献   

2.
刘静 《上海教育》2007,(6A):48-49
在语文家常课中,常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缺少对文本内涵的思考,有的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有的思考浮在表面,缺少思考力度、深度。这样的课不管采用如何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终因缺少思维的碰撞而显得浅、轻、薄。二是过多依赖课外资料组织教学,反而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研读,有舍本逐末之感。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家常课中,常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缺少对文本内涵的思考,有的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有的思考浮在表面,缺少思考力度、深度。这样的课不管采用如何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终因缺少思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仅提两点有关小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浅陋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静 《成才之路》2013,(22):62-63
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产生的背景,有文化的内蕴,有民俗的差异,讲析课文就得挖掘文后的意思,就得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文本,不同时代、不同人生阅历的人能够读出不同的意义来。可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现状堪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让人能更好地生活.即通过阅读文本的语文教学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当然这前提是要读懂文本.那么怎样教学才是读懂文本?本人认为这跟语文教学中要领会文本的过渡与照应密切相关。有时语文教学中分析得太细碎,过于纠缠文章的细节,没有注意行文的过渡与照应。反而忽略了文章的中心表达而读不懂文本了。苏轼在《题西林壁》里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识庐山“真面目”。横侧远近高低须相联,这就是所谓的过渡与照应。下面。就语文教学中不同文本来谈谈怎样来注重文本的过渡与照应。  相似文献   

7.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政治是一门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在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实效性,强调实践性,确保课外课程资源对教学的激活和有效。  相似文献   

8.
实际阅读教学中,一元化解读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所在,因为一元化解读缺乏"人本",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只有认同。而滥解、曲解是课改后阅读教学走向的另一个极端,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人本与文本的统一,保持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新教材,是依照文化的元素编排为不同的板块和专题,它的正式使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高中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质,同时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生命的复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来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阅  相似文献   

10.
杨志萍 《成才之路》2013,(29):52-5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意义(1)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具有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引作用,就应首先进行文本细读、精读,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重要的教学点,这样才能正确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而教师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细致探究也是顺利展开阅读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的温床,语文教材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培植价值的“创意”胚芽。语文教师只要深钻、发掘、把握语文教材,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文本中的情、智资源,获得语言和精神的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善于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连续性文本不强求文本的叙述性和文学性,在表达上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独领风骚的时代,有效地整合碎片化信息,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服务于学习、生活,成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教师应结合课堂实践,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整合与开发,指导学生对图画、表格、图形以及身边的素材资源进行有效阅读与运用,以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内容和时尚潮流。江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民俗旅游业的起步较晚。本文试图从江西民俗资源的统计、归类着手,浅谈我省有开发价值的民俗风情,并对江西民俗旅游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出要开放学生的学习形式、内容,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这些"开放"与"拓宽"是宏观上架构的语文课程资源。它们的基点建立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及听说读写思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善于推敲词句,学用文章写法,乐于积用语言,质疑解疑以达发展言语智能的目标。如果把这些"兴趣"、"习惯"比作胎儿,那么培育它需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新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新教材是重要的、核心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少生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预设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苏士才 《物理教师》2006,27(12):18-19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仅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常态课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平台.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广大物理教师更应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作实验,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将成为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这样做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带给学生亲切感,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二是对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实验设计的创造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力的分解”的教与学为例,谈教学中的一点感受,愿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但在实践中,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和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正确把握和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下“七个统一”。一是在素质教育中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是重科学而轻人文的。由于人文教育所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要注重两个导向张向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应注重两个导向。1.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应试教育”在课堂上突出的表现之一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识记课堂知识,将目的直接指向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