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前,抚顺市档案局(馆)与抚顺市锡伯族联谊会、顺城区河北乡党委就抢救保护抚顺锡伯族口述历史档案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先期邀请抚顺锡伯族第九代传人开展了锡伯族迁移及发展的口述。此项工作还涉及锡伯族家谱等族源史料的抢救和征集、地域文化编研、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不仅为抚顺市档案资源体系注入了新内容,而且将对抚  相似文献   

2.
沈北新区被称为锡伯族的"第一故乡",从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谈起,阐述了图书馆建设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意义,分析了建设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内容、方法和前景,最后提出了图书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锡伯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多次民族迁徙,与不同族群进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本专题收录三篇文章,涉及锡伯族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民族节日等方面,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关注到了锡伯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建构问题,也集中讨论了锡伯族文化建构与历史记忆的互动问题。清代中期的民族西迁,形成了锡伯族东西(辽宁与新疆)分散聚居的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是我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其先祖是古代鲜卑人,与近代的满族也有一定的关系.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征调一部分锡伯族人西迁伊犁,建立起了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锡伯营屯垦戍边.①1954年,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目前该县有各族人口16.25万,其中锡伯族4.2万.  相似文献   

5.
董丽娟 《兰台世界》2011,(12):79-80
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年间,在清朝平定新疆后,为了加强防务,从内地抽调军事力量到新疆驻防,锡伯族即是其中之一。锡伯族原生活在东北,语言文字与满族无异,这也成为被抽调至新疆戍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疆,锡伯族自1764年西迁起,一直保持使用满语满文,直到1947年经锡伯索伦文化协会改革文字后,才将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更名为锡伯语和锡伯文。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对满语满文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安俊、吴元丰、赵志强合著的《锡伯族简史》一书,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锡伯文(即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文字)出版发行。 全书约二十余万字,共分九章二十七节,分别叙述了锡伯族的族源与族称,科尔沁蒙古管辖时期和科尔沁“献出”锡伯族的历史情况,迁移盛京、北京、伊犁、黑龙江和吉林的历史过程,锡伯族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锡伯族对祖国的历史贡献等内容。书末附有《清朝皇帝年表》、《伊犁将军年  相似文献   

8.
<正>3月22日,抚顺市锡伯族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抚顺市档案局举行。市档案局局长于清永、副局长高群,市锡伯族联谊会会长胡海、名誉会长胡江、何绍华秘书长何秋、常务理事胡乃军参加了捐赠仪式。本次活动共捐赠锡伯族志书、民歌集、研究文集等书籍、杂志16本,民族服装2套,将永久保存于抚顺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9.
3月22日,抚顺市锡伯族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抚顺市档案局举行。市档案局局长于清永、副局长高群,市锡伯族联谊会会长胡海、名誉会长胡江、何绍华、秘书长何秋、常务理事胡乃军参加了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0.
姜海龙 《兰台内外》2023,(33):3-4+7
<正>在扶余市档案馆珍藏着两份半个多世纪前关于达户村锡伯族调查研究的档案,这些档案用手写方式记录了调研小组走访当年村里锡伯族老人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锡伯族过去的变迁和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些档案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笔者又查阅了馆藏的相关档案,将扶余三骏乡达户村锡伯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变化整理成文。1关于锡伯族的起源,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第一种说法:锡伯族是鲜卑的转音,是古代鲜卑的后裔、东胡的一个支系。他们在黑龙江和吉林境内的一支,即是清初的锡伯部族,史书的记载不叫鲜卑,改称锡伯,应该是鲜卑这个名字的不同发音。  相似文献   

11.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后来被清政府编入满洲八旗,并分迁各地,驻防屯田。目前,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清一代锡伯族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迁移:第一次是康熙年间由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迁到盛京和北京。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盛京所属各地锡伯官兵内抽调一部分,迁到新疆伊犁驻  相似文献   

12.
安俊、吴元丰、赵志强所著《锡伯族迁徙考记》一书出版后,日本加藤直人先生对该书有一评介,现摘译如下: 一 锡伯族,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散居在东北各省及全国。是个约有八万三千人口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并非新疆的土著民族,本来居住在东北的嫩江及松花江流域。但在十七世纪末归附清朝之后,受命数度迁徙,其中一部分是在十八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3.
<正>吴元丰研究员的论文集《满文档案与历史研究》,作为辽宁民族出版社"满学(清史)专家文库"之一已于日前出版。吴元丰为锡伯族人,原籍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1978年入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迄今已从事满文档案整理翻译工作近40年,同时致力于满文历史文献、清代边疆史地、民族史与中琉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作者从1981年发布处女作《锡伯族西迁概述》以来,已发表论文72篇。其中,有关锡伯族历史论文,先已汇编成册,冠以《锡伯族历史探究》之名出版。本书则是作者近40年来研究的集萃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六日,锡伯语言协会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召开了首次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及会议工作人员共九十多人,其中有东北、西北各地的锡伯族代表,有在北京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工作的部分锡伯族国家工作人员及各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还有少数从事锡语研究的汉族学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派出一名从事满文档案工作的人员,携带该馆满文组同志为会议所写的八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会议共进行四  相似文献   

15.
"四一八"节(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节日,其供奉的神灵与祭祀活动受东北地区汉族娘娘庙会的影响。195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四一八"节中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定期组织以娱乐性为主的文艺表演,由于农历四月十八也是清代锡伯族西迁启程的日期,"四一八"节被媒体改称为"西迁节"。进入21世纪后,在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精英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影响下,西迁节叠加了西迁和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家国情怀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增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锡伯,又作西北、席北、席帛、洗白等。锡伯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松花江流域,隶属于科尔沁蒙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科尔沁蒙古王公台吉等将锡伯人“献给”清政府,编入满洲上三旗(镶黄、正黄和正白旗),安置于齐齐哈尔、伯都纳(今吉林省抉余县)和乌拉吉林(又称乌拉或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等处,从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的《锡伯族档案史料》一书,已由辽宁省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共计60万字,收录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有关锡伯族档案史料,共300余件(不含附件)。这些档案史料,主要来自本馆所藏满文《月折档》、《上谕档》等清代官方文书,内容翔实,弥足珍贵。本书所录,对东  相似文献   

18.
从锡伯族民间信仰演进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流文化,在塑造我国民间信仰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我国民间信仰在保留、传承这些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阳 《兰台世界》2011,(7):76-77
从锡伯族民间信仰演进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流文化,在塑造我国民间信仰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我国民间信仰在保留、传承这些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研究》1991,5(4):29-29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有一名来自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同志,他就是满文部编译组组长、副研究馆员关孝廉。关孝廉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1966年他由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满文专业班毕业,分配在中央档案馆工作,后随机构变动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从事满文档案的整理和翻译工作,在这块前人很少涉足、尚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内辛勤耕耘了25年之久,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关孝廉对党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能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90年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