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但当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显示了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原因之一是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造成认知和行为监控的误区。要更新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增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和敏感度,通过对话使内隐观念清晰化,并加以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机制包括创新知识个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产生知识更新,新近学习到的显性知识与原有显性知识相融合。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策略包括显性知识的更新策略——推论、应用、融合,以及隐性知识的更新策略——记录、交流、反思、写作、观摩、研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教育观念性质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外化理论和心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从教师集中培训教学实践的视角探讨了揭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发现、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心任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及师资培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或者说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对教师而言,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而教育行为不仅是教育观念的体现与应用,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理解与内化。教育观念只有转化为教育行为,才可能作用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师理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既是当代科学技术和师范教育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基础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师理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独特内容。高师理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学科课程,发掘了隐性课程;抓好课堂教学,重视课外活动;优化教师素质,实现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心任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及师资培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或者说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对教师而言,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而教育行为不仅是教育观念的体现与应用,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理解与内化。教育观念只有转化为教育行为,才可能作用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育知识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丰富、更新和优化教师的教育知识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知识管理则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识共享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和标志,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的知识更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必然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知识管理策略有:运用"师徒观摩"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运用"反思教学"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运用"研究课"促进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相似文献   

8.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标志,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观念是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最能影响教师教育效能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作为积淀于教师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加深,人才战略深入人心。成人教育凭借其自身的独特性成为实施人才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该重视并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使它产生更广泛的积极影响。本文首先对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进行概述,并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结合缄默知识理论,探寻转变成人教育教师隐性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内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个体性看法;它的结构从各个观念来看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从观念系统来讲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内隐性、情感性、相对稳定性、情境性与开放性、实践性以及非一致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及其外显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提取、概念化、组织与系统编码、外化表达四个阶段。对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和促进教师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外显化,进而促进教师主动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在教师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本文从内隐理论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教师关于创造性、创造型学生特征和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浅谈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纵观国际师范教育发展趋势,师范教育体系将最终逐步从一元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转变。通过对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形势分析,提出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师源性心理障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师源性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从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入手,从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做起,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坚持实用性、针对性,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其知识目标是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其态度目标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观;其能力目标是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培养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追求教师培训效果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对追求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任何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要根据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选择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培训策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中学的美育师资在培养数量、教学质量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就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可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Prim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and its impact in the classroom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Research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 into prim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confidence in teaching sci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range of key ideas and their background of science in their own education. The early part of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hese data were collected, noting that the method of interviewing used to explor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serv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i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variables of confidence, understanding and background in science are then explored. Although teachers expressed low confidence in teaching science, which was linked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ideas, they also claimed not to find great difficulty in using certain teaching skills required for science, including those which would appear to demand content knowledge. This apparent anomaly is discussed and linked to the strategies used by teachers to cope with low confid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ends by considering briefly the role of 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林风眠不仅是现代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认真研究林风眠的艺术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不无裨益。本文拟对林风眠的教育思想、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风培养诸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