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剧四大活动中心的形成,是蒙元时期元杂剧兴盛发达的重要标志。金元之际,古代戏曲在北方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被战火毁灭殆尽,然而在金元汉人世侯所控制的平阳、真定、东平等地,却奇迹般地孕育出元杂剧这一光辉艺术,并流传到大都而走向了兴盛发达。元杂剧四大活动中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元汉人世侯对其世袭领地的统治,使社会相对安定繁荣,中原化也得到相应保护和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学术界不可忽视金元汉人世侯对元杂剧兴盛发达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能在金元之交迅速崛起并在很短时间内进入繁盛时期,它的产生与繁荣除了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外,还和元代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整体环境分不开。它的繁荣原因始终是学术史上的焦点问题之一。这几年学者逐渐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元代文人与元杂剧兴盛的相互关系上来,并在长期的论争过程中形成一些共识,明晰地认识到书会才人组成的作家群体及由这些群体和杂剧艺人结成的巩固同盟,才是元杂剧走向兴盛的决定性条件。本文将从这方面作为切入点,去剖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元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兴盛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受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①蒙古灭金过程中,北方文人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许多文人沦落于社会下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较为密切。部分文人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创作,写出大量优秀剧本,  相似文献   

4.
作为元代“一代之学”光辉代表的元杂剧何以在金元之交迅速崛起并在很短时间内进入繁盛时期,始终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较多地注意元代经济,政治和民族政策等外部原因对元杂剧兴盛所产生的影响之同时,逐渐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元代人与元杂剧兴盛的相互关系上来,并在长期的论争过程中形成一些共识,愈来愈明晰地体认到由沉沦市井间的书会才人组成的作家群体及由这些群体和杂剧艺人结成的巩固同盟,才是元杂剧走向兴盛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明中前期,由于皇帝藩王的喜好及时代原因。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颇为兴盛。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主要由钟鼓司和教坊司掌管.分为祭祀演出、进膳演出、节令演出、宴宾演出和娱乐演出等几类。通过对明代宫廷抄本杂剧《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中保存的元杂剧演出脚本的分析来看.明代宫廷的元杂剧演出呈现出重娱乐、重气势和重教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的兴盛,元杂剧演员的杰出贡献固不可少。前辈学者,多将路歧与杂剧演员视为同义。因此首先为元杂剧演员正名,指出以往所说"路歧"实为元杂剧演员的一类,不可与元杂剧演员等而视之。其次详述元杂剧演员的构成,分为旧家贤后因罪沦为乐籍者,出身戏曲之家者,乐妓进行元杂剧演出者等三大类。最后对元杂剧演员的日常生活进行钩稽,对他们的悲惨生活和结交文人权贵等活动进行考释,以全面地了解元杂剧演员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元杂剧演出并没有因为传奇的兴盛而完全消亡.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明代的戏曲演出舞台上。本文通过对明代士夫厅堂、教坊勾栏和社戏庙会上的元杂剧演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元杂剧在明代民间的演出舞台上.无论是腔调和文本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社戏庙会的演出中,元杂剧被改编的痕迹尤为明显.且历史剧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文体概说】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两百多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七百多种。元杂剧从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关汉卿的杂剧大多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了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  相似文献   

11.
前人在论及元杂剧后期伦理道德剧创作兴盛的原因时,多从理学的影响来展开。实际上,这一问题如从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角度来看待,它的出现除理学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顺应蒙古统治者倡导伦理纲常以延长统治的时势需要,杂剧前、后期审美趣味的变化,儒家实用功利文艺观的影响,迎神赛社及宗祠祭祀等民俗活动的演剧需要,宋元以来宗教"三教合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朱权将元杂剧分为十二类,其中神仙道化剧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尤其是道教的兴盛有极大的关系。而神仙道化剧在元杂剧中因其独特的结构模式、浓重的教化色彩和虚幻的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重大成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不断成长并得以兴盛,其塑造众多丰满而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代表了元杂剧作家们的精神高度,传递了元蒙统治之下女性价值和地位的变迁,为历史研究、文学发展乃至女性解放带来深远影响。本文从元杂剧崛起因素、女性角色塑造以及由此产生的时代影响为脉络,着力探究元杂剧本身与女性角色、女性角色与时代影响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在明代初期,朱权《太和正音谱》,就说是元代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无可否认,关汉卿对元杂剧的兴盛和发展,曾有过杰出的贡献,但说他始创元杂剧,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关汉卿是元代初期的杂剧作家,到这时,元杂剧已渐兴盛起来了,而在这之前,还应该有个萌芽成长的过程,决不会突然一下子兴盛起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着萌芽、成长、兴盛、衰落的发展规律。由于史籍缺乏记载,元杂剧萌芽时期的历史,至今还是个空白。这里,我们试作初步探索。刘祁《归潜志》指出:金代北方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如所谓[源土令]之类”,能“见其真情”,“荡人血气”。这类俗谣俚曲,有些为北杂剧所吸收。仇远《金渊集》:“吴下老伶燕中回,能以北腔歌[落梅]”。[落梅],即[落梅风],原名[寿阳曲],系山西寿阳地区流行的俚曲。后为北杂剧所吸收,属双调。再看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凡唱曲有地所,东平唱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我国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引人瞩目的经典作品,其辉煌成就离不开对汉代乐府诗的接受。汉乐府与元杂剧有众多相似之处,前者对后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乐交融、母题重构与女性形象三个方面,这使得汉代乐府诗成为元代杂剧兴盛的基石之一。研究元杂剧和汉乐府之间的相似点,能对两者进行更好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乐府对元杂剧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元杂剧由盛转衰与理学被确立为官学在时间上的契合出发,指出理学的侵盈是元杂剧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是一部从精神史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力著。吉川拓展了杂剧的研究领域,透过听众和作者的社会背景模式分析了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将其提高到精神史的层次,分析了元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从语言学和杂剧的结构入手分析杂剧,认为元代的社会风气及汉人的时代精神决定杂剧的特征及发展更是吉川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个说法是否全面和科学,可以讨论。但是,每一个时代或某一历史时期出现某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是事实。这样一种文学现象,就给文学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元杂剧兴盛、繁荣的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