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祛魅"是建立在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及哲学起点之上的,并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核心.从"祛魅"到"复魅"的转向,需要再次对自然美问题进行新的学理建构,并以此为前提重新确认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及身份认同.在新时期绿色发展语境下,"复魅"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精神敬畏,更是一种共生共荣的融入,把"人在自然中存在"作为自然"复魅"审美转向后新的哲学起点,把对自然万物生命的体认作为构建新的自然美的审美核心,最终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的信仰世界中,除了我们普遍熟知的天神、地祇、人鬼之外,还有鲜为人知的魅。这种"魅"源于先秦,是一种异域之敌,它们危害中原,需要抵御。秦汉魏晋时期,魅的形象类型较多,出现了物魅、鬼魅、老魅、精魅、木魅、狐魅等各种类型。这些长期存在于民众观念中的"魅",是一种独具特点的人类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和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适应了21世纪人类从"征服"自然转向协调自然的客观需要,也反映了我国河流管理决策者在思想理论上从重视眼前利益到重视长远利益、从单独强调人类利益到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球整体利益的转变.它试图解决人类生存的合理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问题,并促使我们进一步建立河流生命学.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价值博弈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冲突和契合的关系。远古时代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将自然世界"附魅",具有朴素的"自然价值"思想萌芽,而近现代,人的价值的过度膨胀,"世界"被"去魅","自然价值"淡化为外在的工具价值,由此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裂乃至对立。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范式,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价值的"双赢博弈"。  相似文献   

5.
张悦老师在其新著《新教育语文课堂:哲学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对“祛魅”与“返魅”作了精彩而不失准确的阐释.所谓“祛魅”,就是要让知识从神秘走向明确.“祛魅”就像“植物学家要躲开花朵对目光的自然吸引,而将心灵投射到探索花之根、花之茎、花下的土壤”.而所谓“返魅”,则是要求我们要认识到知识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承认真理是暂时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反复拜读这一具有突破意义的语文理论著作之后,笔者想借这两个词来提炼全书之主旨,并以之勾勒张悦老师语文教学追求的蜕变.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明确提出要超越消费主义,批判蕴于现代性中的消费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使自然"祛魅",导致人的异化,并且使发展方式不合理。提出只有人类必须在价值观上颠覆由个人主义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还认为必须实行"稳态经济"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并在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不仅表现在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高水平海洋科学人才的新世纪,这已成为各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性战略.21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把我国由一个海洋大国发展成一个海洋强国,我们不仅应该在21世纪的海洋科学事业方面有大的作为,而且在海洋科学教育方面也应该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批评从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出发,将文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上。然而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著名的"袪魅"观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确立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批评指出了必要的精神路向—关注自然的内在精神价值,重建自然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9.
从"附魅""祛魅"到"返魅"——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古代人类依附于自然界,将世界"附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被"祛魅",人与自然关系处于冲突状态;人们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达到世界的"返魅",才能回归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境中来。  相似文献   

10.
金法 《河南教育》2007,(11):28-29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呼吁通过教育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进入21世纪后,人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口控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标志,又是人类社会由自生自息过渡到自觉发展的进步,更是实行人类与自然同步共存进化的自我调整。 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者——人类,已经突破50亿大关,快速地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再不实施有效措施加以控制,21世纪里人口增长速度,还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很难想像,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还有多大的潜力,去承担如此之多生命的活动。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源危机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煤炭、石油的消耗数量和时间,现在可以预测出来;粮  相似文献   

12.
安志军 《山东教育》2013,(Z2):88-9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现在"人类进入了数学工程技术的时代"已成为了共识,联合国更将20世纪的最后一年——2000年列为"世界数学年"。在此背景下,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学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青少年重要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马敏 《华章》2011,(25)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生态文明的时代.室内居住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享受的完美结合,在装潢设计中尽量多的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舒适、自然的居室环境受到业界普遍重视.本文探讨了生态理念在室内装潢设计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设计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人们不禁在想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它将在教育上引发出哪些新的变化,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智能结构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新世纪的挑战 21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它将给人类提供哪些机遇、挑战,又有可能发生哪些困惑和危机呢?这是全世界的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教育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预测和研讨,写出一本又一本预测报告.在诸多报告中,有一批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又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大成就.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活教育的价值将愈益显示出来.生活教育理论是融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于一炉的系统科学.而生活教育运动的最高目标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万物之共存共荣共进.21世纪,生活教育运动将帮助人类创造一个和平互助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6.
江芸佳 《成才之路》2012,(31):79-79
目前,人类环境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人口越来越多、沙漠不断延长、森林乱砍乱伐、白色污染肆虐、垃圾漫天飞舞、臭氧层不断遭到破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报道中说过:"我们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威胁是会越来越大的。"人类面临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是非常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膨胀,对自然榨取的恶化,人们开始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类关怀"意识的作家,他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寻求人类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渗透或充满心灵,从而没有人类与自然对立的意识.西方近代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现相对立而具如下特点:一、主、客体二分,由此引发主体如何认识客体、人类如何征服异在的自然的问题;二.机械论,认为自然不过是一架机器;三、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在制服自然方面没有自然科学解决不了的困难.基于这种观点人们相信愈能征服自然便愈能过得舒适.到了现代,得到普遍纠正的只是关于自然的机械论.关于主、客二分、自然科学万能的信念则仍然根深蒂固,所以人类不肯放下征服自然之剑.实际上自然科学之所知相对于人类对自然之无知只是沧海一粟,不仅一个个人是有局限性的,整个人类亦是有局限性的,人类并不具有上帝的全智全能和永怛.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都受到了自然的报复.人类亟需倡导一种全新的自然观: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所以我们应该像保护我们自己一样保护自然.我们该从享乐主义的迷梦中猛醒,该放下征服自然之剑了.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其实,创造"最优标准",培育"精英人才";勇担"人类使命",挑战"人类未知";造就"顶尖大师",贡献"原创性成果";夯实"基础研究",追求"开拓性发展";张扬"大学之道",哺育人类精神情怀,这些才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应有贡献"或"应有价值".应当说,21世纪,中国研究型大学能不能在"实质性贡献"方面达到以上的"应有高度",这确实是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人类将带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步入下个世纪。同时,未来人类将面临更多的新课题。在这百舸竞流、万木争春的时代,有人把21世纪称为创造性教育的世纪,或称跨世纪的教育。创造教育成了主旋律,它何以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