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森  王银飞 《早期教育》2006,(3):I0002-I0002
以往的课程似乎总是过多地关注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和科学世界,漠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造成学生情感世界的“荒漠化”、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和心理世界的“冷漠化”。现代课程观之所以强调回归生活,就是因为生活世界的被剥离、被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关系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课程本质、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体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以新的面孔呈现。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价值取向。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新时代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的转向.是向完整的人及其完整的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国德育现状:课本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目标太高;德育内容编排欠灵活:知与行严重脱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德育”两字,但字里行间又处处有德育,时时在强调德育,只不过它将德育的字面表述意义简略而直接渗透和融纳到对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中,从而使德育的任务更加明确,使德育的内涵更为具体,德育的实施途径更为实际,德育的操作化要求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课程的改革,挑战与契机并存,课程观的更新又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课程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生命”,“和谐”等理念,以生态课程观的发源,发展为切入点,对生态课程观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述课程资源的价值,指出课程资源意识增强是由于课程功能转向,并通过分析其深层原因,揭示课程内容观对课程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彦 《青年教师》2006,(2):38-39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改革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前,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小学,考试在不断地升温,促使了作业量不断地加大。这些现象的反弹,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对课程改革的忧虑。前一段,笔者对小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发现教师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也就是说,教师高兴怎么留.就怎么留,想留多少就留多少。根本就不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并且是反复的操作,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  相似文献   

9.
生态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生态失衡现象存在诸多表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坚持生态理念,必须使得课程体系系统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目标人本化和课程资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郑利霞 《教育学术月刊》2007,(1):99-100,116
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价值取向。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新时代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的转向.是向完整的人及其完整的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观的课程类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类型的确定是当代教育的核心。从生态观的角度来思考课程类型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开拓了新的课程类型的思维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课程类型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课程生态观是新时期人们审视与反思课程发展的一种观念,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态主义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视野.本文阐述了课程生态观的内涵、必要性,以期对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课程观下的新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必须做出选择。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应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性,本文将具体分析新课程如何体现多元文化课程观,并据此对我国的新课程进行思考。 一、多元文化课程的含义 尽管国外学者对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方面基本取得一致意见:(1)多元文化课程要体现平等、公正的教育原则;(2)多元文化课程要容纳区域内文化与区域间文化的理解与和谐;(3)多元文化课程要包含对全人类文化的了解与批判;(4)多元文化课程要使全体学生在种族平等与差异中实现自我认同,进而认同他人;(5)多元文化课程“在实践上要求权利下放,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然而,进一步追问,怎样才是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弄清楚人的发展的特点。而这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可能”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也存在可能性,但人的可能性却呈现出自己的特征:动物的可能是有限的,而人的可能则是无限的。尤为重要的是,动物的可能是线性的,而人的可能则是非线性的。物种的生活仅仅只是演奏物种已经谱写好的行为乐章,按预定的路径、在规定的时间内驶向相同的车站。然而,人却不是这样,人自由…  相似文献   

16.
17.
生命与延展--生态课程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综合课程的改革正面临着良好的契机,而课程观的更新又是综合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用什么样的课程观来指导综合课程的设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生态课程观的起源、发展为切入点,引入“生命”、“延展”等理念,对生态课程观及其内涵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其中,重建学生观是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论述了三个基本命题,即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文化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分析了这些基本命题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生观主要包含几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整体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文化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课程生态观是新时期人们审视与反思课程发展的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课程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相伴,在教师由领导者向看护者、局外者向参与者、教育者向学习者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