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作者在对减负、素质教育的内容、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分析、阐释的基础上,谈了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必然联系,指出了减负、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复杂性、社会性,并就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2.
3.
陈天怀 《陕西教育》2000,(10):18-18
今年以来,根据“减负”工作新的形势要求,我县教育局、教研室通过召开“减负”工作座谈会和“减负增效”研讨会,使全县广大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减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是: 一、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  相似文献   

4.
5.
6.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减负”不但不会降低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对中小学生的心身健康成和工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克服旧的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正确看待“减负”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挺 《陕西教育》2000,(7):14-14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条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采取了得力措施,比较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随之而来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作业少了,自由支配和娱乐时间明显增加,社会上不少人尤其是广大家长担心教学质量会下降,对减负颇有微辞;二是这次减轻学生负担是在中央领导的重视下,教育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对于大  相似文献   

8.
对“减负”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进行阐述分析 ,对“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定位 ,强调“减负”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减负”。“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而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减负”。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 ,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关注》在广大教师的热切关注和支持中成长起来了,现在,已扩大为两版, 欢迎广大教师给我们推荐话题,并就话题发表精炼、独到的见解,一段话、一篇短文均可。我们 将珍视您的每一份“关注”,精益求精,办好这个与广大教师自由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11.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被列为教育部今年的“重头”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最近指出:“教育是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正确的人才观是什么?笔者认为目前的素质教育正肩负着沉重而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具有兼容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化人才。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长期的稳定局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结构的不断重组与更迭。兼容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如同软件可以在不同品牌型号的电脑上使用一样,兼容性人才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施展才能而游刃有余。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把握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15.
一、“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行为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反对死记硬背知识,反对高分低能,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提倡给学生多一些创新和实践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当前,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应试心理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是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实施科学“减负”,提高教育效益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了学习内容过难、课程多、辅导材料多、考试频繁等课业负担,由此而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重负担。应试教育不仅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  相似文献   

16.
郑晓小 《教育艺术》2000,(11):10-12
当前,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减负”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谈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7.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永远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一场影响全局的没有终点的教育变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进行长期的探索。本文就此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必须进行“减负”,这样提问题的方式本身就设置了一个前提:现在学生的根本问题是学习负担过重或内容过多,也就是说,着眼点在于“负担”的量而不是在“负担”的质。事实上,重要的恰恰是负担的性质与结构问题。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学习任务过重。这只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象。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