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董德华 《兰台世界》2001,(11):38-3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一古老的封建锁国之门被帝国主义打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暴露无遗.清王朝被迫签订了许许多多丧权辱国条约,为了向帝国主义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在劳苦大众身上进行了血腥地收刮和榨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游,距昆明44公里左右,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184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用大炮和军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帝国主义开始在华抢占利益,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08年法国人为了掠夺我国的水利资源,向清政府提  相似文献   

3.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4.
富报民报的纷纷出版和清朝对报刊的压迫 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受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以后,1901年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出卖中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从而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了。为了缓和人民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不得不在1901年和1904年间,发表了一些实行改革的命令,1906年9月宣布了所谓预备立宪,1908年9月又公布了钦定的“宪法大纲”,并规定以九年为预备立宪的期限。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许多官办报刊,如“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  相似文献   

5.
10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霸权,在我国东北展开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时长达一年零七个月,战场遍及辽沈大地和东南沿海地区。腐败的清政府,无力抵御这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只好宣布“局外中立”,在中国大片国土上硝烟弥漫。虎争波及之地,田禾被毁,房屋被焚,庐墓为墟,百姓惨遭杀戮。战争的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学报》创刊的背景和经过 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突起,我国处在空前的民族危难之中。甲午之役,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证明洋务运动是行不通的,要想救亡图存,必须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向经过“明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  相似文献   

9.
《档案天地》2008,(1):F0003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颁布了一系列防范性的法令条文。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中华帝国面临着覆亡的危险,有识之士开始纷纷寻找救国的道路,为了“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①,经过了艰难的历程。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严夷夏之大  相似文献   

11.
天津租界档案史料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根据不平等条约,先后在中国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块土地,作为直接管辖的“租界”。在租界内,设立法院、监狱、警察、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部门,掌握了重要的统治权力,将中国主权排斥在外。租界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恫吓、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基地,成了帝国主义扩大侵华的桥头堡。租界这个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罪证之一,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象征之一,也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的罪状之一。 这里选刊的馆藏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外务部等档案中有关天津租界问题的部分档案史料,揭露了英、法、美、日、德、意、奥等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在中国北方重要港口天津,设置租界的一些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强盗面孔;也可以看到清政府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卖国嘴脸。公布这些档案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曾纪泽积极倡导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并向中国人民大力介绍与推广西方文化。同时,曾纪泽还通过各种方式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还没有处于帝国主义的侵扰之下,因此,甘肃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回、汉民族同清政府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表现得异常激烈。1862年马化龙以金积堡为中心领导了长达10年之久的西北回民反清大起义,起义的烽火遍及陕、甘、宁、青四省的许多地区,甘肃是起义活动的中心。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一方面派出军队镇压,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省城兰  相似文献   

14.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上海暴发了各店工人罢市事件。沙俄驻上海总领事受各国驻沪领事之托,以领袖领事身分出面干涉,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禁止罢市,指名捉拿罢市首领。这里选刊的六件清外务部档案,反映了就此事件进行交涉的情况,揭示了列强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现予公布,以为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杨丽沙 《兰台世界》2012,(28):69-70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19世纪末,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狂轰滥炸之下,清政府封闭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同西方入侵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步一步加深.这时,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要对黄浦江进行修浚,以利外洋大型轮船进出.黄浦江是中国的内河,理应由中国政府主办这次工程,但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在帝国主义洋枪洋炮面前,实行屈辱卖国的政策,加之主持这项工程是有利可图之事,故列强与清政府之间有所争论.现将有关档案史料选辑公布.这些史料辑自馆藏外务部、端方档、军机处诸全宗.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图书馆(以下简称哈铁总工会图书馆),是我省工会系统图书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如果从一九○二年创立的东清铁路俱乐部图书馆算起,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一)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一八九六年六月,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一八九八年,沙俄开始修筑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东清铁路和哈尔滨到大连的东清铁路支线。为了筑路人员(主要  相似文献   

18.
一、创建背景 自执掌中国政权以来,满清政府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然而,鸦片战争的无奈落败与《南京条约》的耻辱签署,使满清政府在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日 益深感屡次与帝国主义各国列强交涉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字隔阂对国家主权利益所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19.
《病中吟》又名《安适》,即到何处去的意思。此曲作于1918年,是刘天华代表作之一。乐曲反映了“五四”运动以前知识分子中苦闷彷徨的心情。刘天华生于1895年,当时正是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丧权辱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腐败的清政府卖身投靠,使我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苦难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人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广大知识分子中,苦闷彷徨以寻求真理的思想日益激烈。当时刘天华正处于贫病和失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屈辱与苦难中进入了20世纪。同时,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人民的民族民主觉悟的提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随之兴起。从1903年起,以民族资产阶级为领导的全国各阶层人民参加的收回利权运动在各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