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香鸟(童话)     
一群鸟儿,在一棵大樟树上跳来跳去玩。山那边飞来的一只小花雀,也落到了大樟树上。旁边的小喜鹊在它身上闻到一股香气,说:“好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创作,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所以,鉴赏者要学会跟随诗人的想象去揣摩诗人的写作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样,考试作答才会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一,我这里所说"见山是山"指的是赏析  相似文献   

3.
合川县三江镇大樟村,山高路遥。悬崖绝壁,人烟稀少。然而却有这样一位中年教师,三番五次主动申请到这无电、缺水、无公路、缺燃料的深山村小去任教。他,叫刘德国。一 1964年,刚参加工作的刘德国,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他看到山区的学生每天步行很远的山路读书,十分不便,主动提出将所在的三星村  相似文献   

4.
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四大佛教名山、五岳名山等。含"山"的汉字有几百个,在组合成汉字时,山部会处在不同的位置。我们根据它分别出现在上、下、左、右等不同的位置进行归纳练习。"山"的源流:"山"是象形字,甲骨文中三座山峰并排在一起为"山"。后来为了方便书写,将山峰用一个竖画来表示。山部的字多与"山"相关。"山"的书写要点:竖分长短间距匀折画扛肩字形扁  相似文献   

5.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6.
珠山的名称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春秋时期有淳于城,"淳于,州国也"。故此山时称"州山";唐文献载汉代仙人朱仲入居该山的传说,又"古谓州为朱",故"朱山"一名至明清时期一直为此山的"主要名称";宋时已有"珠山"一说,至清朝时,越来越多的文人因山"累累若珠"之情貌大量吟诗作赋,"珠山"基本取代"朱山"成为山之主名,流传应用至今。此外,该山又称"玉泉山",文化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7.
从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发展的背景入手,提出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一步阐明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灵潮汐     
山,沉稳坚硬。水,灵动聪慧。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篇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山,危峰耸立、怪石嶙峋;山,连亘绵延、蜿蜒曲折;山,峰峦起伏、直插云霄。山,有巍峨昆仑;有喜马拉雅;有雄奇险秀的华山;有清秀挺拔的庐山;  相似文献   

10.
游第一山记     
淮水之滨,盱眙城畔,一山耸立,状如巨人,名曰"东南第一山"。名之者谁?宋之米芾也。芾驾舟由洛至淮,见此山,大奇之,故题曰"第一山"也。复游之,题数诗于石上,为后人传颂。  相似文献   

11.
题中的"(山弄)",壮族称石山间的小片平地.广西有不少地名用"(山弄)"字,如"七百(山弄)"、"三(山弄)"、"(山弄)雷"等.(当地人现今一般写作"弄")  相似文献   

12.
游天柱峰     
正2012年12月10日晴去安徽旅行,黄山是首选。我们阴差阳错去了天柱山,但同样的兴致盎然。天柱山虽不如黄山闻名,却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天柱山,主峰如柱倚天,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  相似文献   

1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其巧含哲理而流传千古,而"白日依山尽"之"白日"却因理解不同而争论不休。笔者试图给予"白日"以新的解释,并展现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感倾向。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之"白日",过去主要有四种理解:最传统的是"夕阳"说,认为"白日"即"太阳","山"就是"西方远处的山",整句的意思是"夕阳靠着西山渐渐下沉,  相似文献   

14.
【病文入院】五月丫山行清晨,坐在前往丫山的大巴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眼看离丫山越来越近了,我更加迫不及待了。终于到了!我急忙跳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绿色"的空气:"真甜呀!"我跟随导游来到丫山最著名的"石林"。这绵延千米的石林,真是千姿百态,怪石嶙峋。不仅有纵横交错的"‘石’光隧道"、憨态可掬的"八戒石"、惟妙惟肖的"海浪石",还有众多"骏马"驰骋在丫山的小丘之上,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5.
后人对于《后汉书》中的"江夏山中"和《三国志》中的"城江夏山",常常出现误读,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淆。查阅历代舆地方志,均指称明确:"江夏山"即今武汉东南龙泉山。探讨龙泉山冠以此名的原由、起始年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厘清从"江夏山"、"灵泉山"到"龙泉山"的演迁过程,旨在引证历代记述,清源辨误,去疑发微。  相似文献   

16.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文章从"两山"理念的地理内涵、"两山"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及策略等方面,深度探讨"两山"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哼歌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打盹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摘果儿。丁东,溪水丁东……"香礼一蹦一跳走在山  相似文献   

18.
正水的画法古谚云:"有山无水山不秀,有水无山水不奇。"所以在山水画中定要山青水秀,方觉尽善尽美。历来中国画论中,无不特别强调画家要仔细领会"真山""活水"的天趣,达到"心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正杰出的山水画家,都是既善画山,也善画水的。由此可知,画水便成为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开心乐园     
下面是浙江省东康县一座 石山的诗碑上,一首押"山"字韵的文言律诗,它的形似山状,竖看每行开头都是"山"字。请你试着读一读,并把这首七言诗写出来。悄悄提醒你:要从右边第三行"山"字起读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