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往今来,不同国家、不瓦民族的人们,都把婚姻看作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婚姻礼俗成为民俗中最美妙的部分。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韩国,在婚俗上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后,男女成亲要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初期,婚礼形式也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  相似文献   

2.
结婚舞——非洲利比亚的奔都族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俗,每一位少女都必须学会跳“结婚舞”,才能准许结婚。少女学跳舞时,必须躲在偏僻无人的地方练习,忌讳别人瞧见,因为一旦被人发现是不吉利的。求爱舞——在太平洋群岛的一些土著部落,每当年轻酋长求婚时,先由一群姑娘上场跳舞。  相似文献   

3.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婚俗同属于云龙山地白族婚俗,但也有特殊之处.白族善于交际,也较为开放,可以与其他民族建立婚姻关系.过去一般到十八岁左右就可以结婚,但父母包办的多,有的还"一夫多妻",解放后遵照法律规定的年龄、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多为男方家讨儿媳,但入赘上门也非常普遍,称"讨儿子",即男方到女方家居住,继承祖业,旧时"上门儿子"要"改名换姓",而今一般不再改名换姓.故乡大达的婚俗礼节非常讲究,有几个步骤,也称"礼数"是非行不可.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巴斯     
英国文化与地中海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公元前55年至54年恺撒率领罗马军团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英格兰起,到罗马人公元5世纪撤出英格兰,在四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罗马人在这个神秘的岛国上修筑长城,兴建城堡,建造宏伟的教堂,英格兰经历了地中海文明的洗礼。罗马人带来了腥风  相似文献   

6.
亨利八世及其六个妻子吉伟编译英格兰的亨利八世臭名昭彰。1534年,这位炙手可热的国王以由他本人领导的英格兰教会取代罗马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从而导致了一场宗教改革。他的私生活也同样具有戏剧性,他六次结婚,把两个妻子送上了断头台。青年时代的亨利是个英俊、...  相似文献   

7.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其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近400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居民中90%以上是荷兰族,他们在婚恋生活中保持了许多传统而奇特的习俗。玫瑰花示求婚。求婚是一件相当罗曼蒂克的事情,荷兰人在这方面很富有诗意,当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时,家长便在其女儿卧室的窗台上,放置一盆色彩鲜艳的玫瑰花,示意青年男子可以前来求婚。订情信物———木鞋。依照荷兰人的传统,青年男女订婚时,新郎要送给新娘一双漂亮的木鞋,这一传统流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木鞋突出反映荷兰人穿着的别致,木鞋用整块木头雕成…  相似文献   

8.
陕南地处荒僻 ,在明中期以前系未开发地带 ,山高林密 ,地广人稀。明末清初 ,由于战乱 ,流民开始进入秦巴山区 ;乾隆年间 ,川楚歉收 ,大批贫民更是络绎不绝涌入陕南 ,栖谷依岩 ,开荒度日 ,繁衍定居 ,使陕南人口剧增 ,从康熙年间的 497114人增为嘉庆二十五年的 3 5 0 83 5 6人。各地人口 ,交错杂居 ,给传统的陕南婚俗造成巨大冲击 ,形成独特的区域婚俗现象 ,本文试对此加以分析。清代陕南婚俗区包括汉中府、兴安府 (今安康市 )和商州。相同的自然、历史条件 ,使这三地的婚俗并无明显差异。在大规模移民的影响下 ,陕南婚俗主要呈现出礼制婚俗与…  相似文献   

9.
李彩萍 《寻根》2010,(1):44-52
<正>丧葬礼俗是人生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终点。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人们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不死其亲",即不把死去的人当成亡人,而是把其当成灵魂和肉体仍存在的"活人"(谢  相似文献   

10.
余七斤 《寻根》2022,(5):47-48
<正>一与其他少数民族婚俗不同的是傈僳族有结婚当天“婚后再名”的习俗,就是结婚那一天晚上要取一个“婚名”,起“婚名”要做祭祀,在祭神、祭祖之后才可取名。一般是新娘接回来后,由村里面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祭祀师给新郎新娘取一个婚名,这个婚名不随男性,也不随女性。新婚当天晚上,燃起篝火,亲朋好友们随着篝火跳起舞来,对起歌来。  相似文献   

11.
咖啡加糖否     
云海 《世界文化》2007,(6):43-43
在战火方休的波黑,温文尔雅的求婚方式和连年的征战形成鲜明的反差。男青年倾心于一位姑娘,要主动到姑娘家里登门求婚,并会得到热情的招待。不过,如果你把这种热情看作求婚获得了通过,你就大错而特错了。不管餐桌上放了多少美酒佳肴都不是真正的信息,而关键是饭后的咖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奥运年和金鼠年的到来,婚庆消费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人结婚的礼仪标准模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民俗文化之一的婚俗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全民的关注与保护。2008年起,恒源祥家纺融合“大家纺”概念,将“和气致祥”作为公司的文化定位,由此着手开展“祥和文化”与“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并与产品相结合,由婚庆作为切入口,将中国的祥和文化进行延展。  相似文献   

13.
李积庆 《寻根》2010,(2):15-19
<正>清末著名诗人、梅州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中写道:"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以其客家人的身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客家人南迁辗转逾千年,依然保留中原语韵、固守古朴礼俗的事实。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地区间,所见所闻时常让人不禁发出"礼失求诸野"的感慨。而当我们细数留在客家礼俗  相似文献   

14.
世界婚俗趣谈18世纪的墨西哥,新郎和新娘都要剃成光头,表示他们已步入成年,已经结婚。波斯的新娘骑马出嫁,陪她同去的伴娘手里高举一面镜子,表示新娘即将失去童贞。18世纪的英国,新娘的婆母在新娘的头顶上掰开一块面包以示给新人带来吉祥和幸福。波兰的新娘绕着...  相似文献   

15.
3月17日是爱尔兰保护圣人圣巴特里克节,人们要在这一天跳起欢快的爱尔兰捷格舞。巴特里克生活在5世纪,最早是英格兰人,少年时被掳到爱尔兰。他在爱尔兰有一段神奇的宗教经历,此后在那里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社会中,各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俗对规范社会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今,许多民族在现代化的洗礼中失去民族特性,同质化趋势不可阻挡。新的规范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接受,旧传统及其价值又面临着被忽视或被遗弃的境地。基于此,本文意图探索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侗族传统礼俗资源中礼俗的价值。天柱县侗族及其礼俗概况天柱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处于黔东湘西  相似文献   

17.
婚恋阿富汗     
朔夫 《世界文化》2002,(2):38-39
阿富汗是一个以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或多或少给外界以神秘的色彩。阿富汗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其传统婚俗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23岁那年,我陷入了苦恼的感情漩涡,终身不能自拔,”杰出的爱尔兰诗人叶芝回忆道。那年,叶芝与英国军官的女儿冈妮相遇。冈妮希望成为爱尔兰的贞德,十分乐于结识这位已备受推崇的年轻诗人。叶芝则深为她的美貌和才干所倾倒,深深地堕入了情网,并在不久后就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叶芝遭到了拒绝,但他仍不断求婚,直至50岁才放弃了这一念头,冈妮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他,但叶芝却因此创作出堪称当代最伟大的爱情诗篇,他对冈妮的眷恋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上,严格的社会等级将尊卑礼制渗透到民生各个层面。《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唐时王朝强盛,封建等级制度严整,一个人的生前言行和身后评价皆应遵从社会礼俗。除了从墓志文中数量庞大的丧礼词和品评词可以观察等级问题,墓志撰刻者自称词亦能体现出人际等级的礼俗问题。这部分词语虽数量有限,却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20.
冉竞华 《寻根》2014,(4):110-113
<正>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其境内的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他地域土家族的婚俗文化。在对该县境内新景乡官家宅土家村寨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中不难发现,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融入了婚俗进行的整个过程,这是汉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在土家族群社区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土家族群汉化程度较深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