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邹市明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心率及血乳酸值变化特征,探索其专项素质特点。方法:监控包括邹市明在内的485、1 kg级国家男子拳击队队员6人和贵州男子拳击队运动员12人在教学、正式比赛及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反应。结果:1)教学实战中邹市明第二、四回合及第二、三回合后休息时的心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2)邹市明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3)邹市明在30 s击打沙袋、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心率水平及强度手靶、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4)贵州拳击队队员跳绳双摇200次、实心球对墙平推1 min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邹市明,跳绳双摇200次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结论:邹市明及其他国家队队员在教学实战中的心率及教学实战和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反映了高水平小级别拳击比赛的大运动强度及较强的无氧酵解需求;与其他小级别国家队队员相比,邹市明在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中更能发挥无氧酵解能力,也体现出其优异的专项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2.
长期跟踪调查我国36名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有关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指标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获得高水平太子标枪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组成因素及变化规律,从而找出正确发展高水平女子标枪员专项素质的合理途径,为训练实践中手段及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力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女子链球成绩的突飞猛进,比赛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进行研究,并对相关训练信息进行客观的诊断与评价,及时改进训练内容、手段、方法,设定训练目标,并对训练负荷进行及时调控。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育测量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进行了专项心理素质结构与专项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研究。确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结构,建立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素质的判别模型;制定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综合发展水平和专项心理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为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化训练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化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指标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与运动成绩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不同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对运动成绩影响程度,其权重指标比依次为专项能力,速度力量,最大力量;研究结果反映,在高水平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大力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和专项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跳跃3个层面,助跑三级跳远、立定跳远等5个要素(评价元)构成;2)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3)制定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诊断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肌脂率与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未被研究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北京女子赛艇队18名优秀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探索肌脂率对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肌脂率与测功仪500 m、测功仪2 000 m、水上2 000 m、水上8 000 m等赛艇专项能力成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拉桨功率成显著正相关;肌脂率通过影响赛艇运动员的拉桨功率、技术动作、源动力和有氧能力而影响专项能力。  相似文献   

8.
体能在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中具有主导与核心的作用,与运动员各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技能水平、物质储备、代谢水平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符合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要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机能特征表现为白肌纤维含量和ATP-CP含量比较高;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结合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省某优势项目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及与国内高水平运动员间存在的差距,提高训练质量,对我省该项目女子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测试,并与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该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省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指标优于国内优秀选手,但其他身体形态指标有待提高。建议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比例,发展专项力量素质,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将身体成分调整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散打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三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队员个体化技战术特点,采用实验法,选取基础素质指标、专项能力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女子散打男性化技战术与专项体能相结合训练模式的实效性.研究表明:通过训练理念的创新,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表现出体能充沛,个体化技战术运用合理且较成熟,针对性竞技对抗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增多;队伍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与港澳台高校龙舟队的交流频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校领导对龙舟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训练水域匮乏、女子龙舟队发展缓慢、资深教练员缺乏、学训练矛盾等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用跟踪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体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大学绣球队的高杆投绣球训练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台阶跑、上坡跑、追逐跑等练习能有效提高运动员投球次数,合理的运用技、战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多的投球次数和有效进球,模拟加赛1min训练、定点投10个球训练赛、使用不同重量、持不同绳长的球和在不同投球点进行测试等练习内容,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稳定性,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稳定性的提高与技战术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命中率,并对广西民族大学绣球队的高杆投绣球训练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双核”理论的视角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是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渡文化、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龙舟物质文化与龙舟经贸文化等六类亚文化及其它们所涵盖的二十种具象文化.而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可概括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传承范式、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与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方式.廓清上述龙舟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对于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难题破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文化形态学为视角,对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发掘龙舟运动文化资源,科学开发龙舟运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普及教育,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龙舟运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促使龙舟运动价值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15.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类型、培养策略等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人才诉求主要为龙舟竞技运动人才、龙舟礼仪服务人才、龙舟文化管理人才、龙舟商贸旅游人才、龙舟专业教育人才、龙舟制作工程人才与龙舟项目科研人才等七种人才类型;其主要培养策略可概括为"更新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地位"、"适应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强化领导,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振教育,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明确目标,廓清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修为,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优化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制定法规,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与"加强协同,促进人才培养合作"等九大策略.上述龙舟体育文化人才类型的明确及其培养策略的制定,对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舟运动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龙舟运动的发展和所具有的丰富内涵的阐述,针对目前龙舟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探讨,结合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设计出龙舟运动无形资产科学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代龙舟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和分析龙舟运动的现代发展。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竞技化使龙舟运动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市场化使运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国际化使龙舟运动走向了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性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产业发展观是基本出路;实现竞技化与传统特色并重是立足之本;政府作为等是现代龙舟运动发展实践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赛龙舟从古朴走向了世俗、从断裂走向了回归、从传统走向了创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边城》中湘西原生态的赛龙舟来窥探现代龙舟运动的发展.研究表明:只有在保持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赛龙舟这项运动才能够得以传承、发展,才能将龙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完成的更好,最终让龙舟文化真正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及务实性决定了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龙舟运动在当今国际国内具有强大的优势。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视角,探析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及其对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龙舟运动形成、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