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黎族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惯法,其作为黎民解决纠纷的一种民间规则,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在法律规范方面凸显出诸多冲突和矛盾,使基层司法工作经常面临两难选择。本文从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入手,分析习惯法存在的原因及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探寻二者之间的契合路径,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有效管理,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习惯法体系中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一种习惯法,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长期并存.随着现代化法治意识的普及,二者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在分析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原因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出二者调适与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的民众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成果,是少数民族"行动中的法"和"活的法"。文章从习惯法的地域性、多样性、物质制约性等特征入手,在公平与效率的视野下对习惯法进行进一步解读。提出习惯法与国家法应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法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重视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习惯法更加贴近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接近于传统的礼仪和禁忌,习惯和风俗,能够产生法律的功效,并作为国家法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4.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存在着冲突。前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特点,后者则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究竟表现在哪里?两者如何构建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试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廉睿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40-44,85
基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作出考察和解读。应用法律多元主义从文化理论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论证,而应用"活法"理论则可从文化之实践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原因作出剖析。作为一个庞杂的习惯法系统,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包含着壮族习惯法、苗族习惯法、傣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等子系统。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命运不但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取决于它能否与"国家法"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予以吸收,而对于其中部分落后内容,"国家法"应予以明确摒弃,唯此方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是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视角而言,法律有两种基本形式:国家制定法和习惯法。通过分析国家法和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强化、消解、渗透、弱化等互动现象,发现两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同积极作用及其整合之处。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理想的法律制定与实施应当是在国家法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及政府与民间之间找到某种妥协和合作,以此保护社会规范体系的完整和效力。双方应当克服各自的不足,相互利用支持,共同推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禹丽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1):40-42,46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为我们展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的相对分散性、封闭性和边缘化等因素,造成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同时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运行也证明了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以促进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实现民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内化于少数民族内心深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民间规则,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文化根系和生存土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轻视。黎族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惯法,而这与现存的国家法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本文拟从习惯法的角度出发,列举其在纠纷冲突中的表现,探寻其中缘由,分析国家法与习惯法失范与衔接,以求促进黎族习惯法与华夏法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习惯、习惯法、民间法和国家法是研究中国法治本土化的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学术界对这几个概念也反复使用,文章对如何使用这几个概念才最为恰当,并且避免对几个概念的误用的探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清晰地研究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析与阐述,指出影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因素是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时说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及宗信仰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special needs students in Portugal goes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ut its major developments were initiated after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60s, a movement for integration was begun that gained a considerable impetus after the April 1974 revolution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regime. Since then, this movement and the inclusion of SEN pupils has grown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Portugal has shown itself to be very open to models coming from abroad and created a significant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integrating in regular schools approximately 75 per cent of the existing SEN pupils. New challenges have appeared with the Inclusion movement that have not only changed the strict scope of the ‘handicapped’ population, but have acquired ambitious aims with regard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gular schools and education for all.  相似文献   

13.
将发展经济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浅析了如何建立生态博物馆,让其更好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开放、自信的时代,期间胡汉民族密切往来,胡服在中原的广泛传播,促成隋唐时代服装的多元化发展,也对中原汉族人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隋唐服装款式新颖、绚丽多姿、多民族融合的特征尤为明显,对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嗜酸特色非常鲜明,酸汤、腌酸、独山三酸为贵州少数民族的三种主要酸品。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有其典型表现,可从自然环境、物产、饮食历史传统、健康养生、族群性格等多方面分析其成因。贵州少数民族饮食嗜酸既是当地居民利用物产、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选择,也是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8.
Represent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s university med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through a review of campus newspapers, a major print medium in which universities exercise power over the discourse of cultural recognition. Three universities attended by minority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 two-dimensional mode (content and configuration)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ethnic representations. A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s used to categorize and analyze text and photographs relevant to ethnicity.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different discursive practices are employed to construct ‘images’ of ethnic groups as ‘Others’ or ‘Us’; (2) represent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Han generate three discursive dichotomies between minority and majority: minority groups are distinctive, potentially separatistic, and visible; and the Han people are normative, patriotic, and invisible, respectively; (3) the university media reflects an ideology of ‘state multiculturalism’ that constructs a reflexiv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ity and minority.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的世界上民族这一词汇,早已经不是单独孤立的词汇。它早就与整个世界相联系起来。而少数人或者少数民族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讲也已经不再陌生。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少数人的生存和和发展问题了,作为这个发展问题中重要一环的教育也更加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家针对少数民族问题也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尤其是在教育这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以美国、日本为主的世界各国的对少数人或者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化的梳理,来认识国家法律、政策在对少数人或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小学的体育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新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运动参与与技能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就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新疆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