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诗人,尊贵的宗教地位使得他备受敬仰,而一部《仓央嘉措情歌》又使得他亲切神秘,本文将通过分析《仓央嘉措情歌》的比兴创作手法,探寻《仓央嘉措情歌》的神秘细腻意境。  相似文献   

2.
<仓央嘉措情歌>得以在民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且技巧圆熟,通过运用比兴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渲染具体情景,创设出深邃的艺术境界;描摹细腻情感,激发读者产生丰富联想;表达象征寄寓,突现歌诗的隽永含义;强化状物写景,烘托渲染整体气氛;再现多种意象,激发读者审美创造.这使得<情歌>具有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以其独特的身份和高超的艺术魅力成为藏族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作品《情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意象,包括爱憎分明的意象、充满哲理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计算机作为分析工具,对流传在藏族地区的第六世达赖喇嘛创作的《仓央嘉措情歌》进行了词频统计和文本搭配索引,并根据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对《仓央嘉措情歌》的用词特点作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爱情诗人。本文从情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揭示诗人主体经历、性格与情歌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藏族文学史上,诗歌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因此,藏族诗歌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仓央嘉措情歌以其清新的风格、细腻真挚的描写抒情以及流淌出来的情韵在藏族诗坛独树一帜,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背景、仓央嘉措自身的生活情况以及仓央嘉措本身的分析,认为仓央嘉措情歌并非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仅仅是表现作者放荡、猎艳行为的所谓"情歌",而是以情歌的形式表现了作者政治苦闷的政治抒情诗。  相似文献   

8.
仓央嘉措是一位被迫放荡的达赖活佛,虽尊为西藏最大的僧王,却徒拥虚位,处于第巴和拉藏汉的双重控制之下;由于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才走上沉湎酒色的放荡之路;外现酒色放荡,内怀慈悲才情,以此反抗却授人口柄,遭至被废,在解送北京的路上英年早逝,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些特殊的经历以及他的情歌共同激动了人们对他的同情与理解。仓央嘉措的情歌敢于打破传统、反抗现实、追求自由,在西藏人民感情中,历来有深深的共鸣。在情歌的传唱不绝中,仓央嘉措完美复活了。籍由此,在正统人士看来离经叛道的仓央嘉措,在藏民心中却被敬仰爱戴。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情歌描写了男女之间爱慕、相思、相会、追求等感情经历 ,热情赞颂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生活。纵观全部《诗经》情歌 ,女性是主角 ,男性是配角。  相似文献   

10.
仓央嘉措,藏族六世达赖喇嘛,他创作的诗歌传颂至今已有三百余年仍广受欢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屈指可数,《汉英对照仓央嘉措诗集》以于道泉的汉译本为底本,是国内第三个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本文主要从保留藏文化、异化文化负载词两个方面探析该英译本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1.
《诗经》当中的恋歌言述淹没于婚姻的包围,伦理意义的咏歌大于生命意义的抒发。周公制礼以来的社会期待与周人的"礼"性自觉互相影响,共同构建出周人恋歌言述下的这一情感特质——注重伦理或"准伦理"本位的言情抒发。这一物化在周人恋歌当中伦理或者"准伦理性"的情感特质既使周人的诗情区别于自己,同时又彰显出民族的特色,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抒情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源头之一,是一笔无价的文化与精神遗产。《诗经》婚恋篇目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原始思维、隐藏在动植物意象下的情感、独有的艺术特色、浓厚的宗教因子、所彰显出来的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渐变的迹象等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定型、文学发展导向诸方面有奠基性的作用,是民族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向以女性为主角,对男性的关注不多,其实《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是丰满的。既有恋爱中的痴情与多情,也有面对分离仍然驻守婚姻的坚定与执着。当然也有像“氓”那样的重色不重德的负心人。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一些作品的,深入分析,采寻绎诗经时代诸多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雅歌》,可以看出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增强了《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加之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这些都赋予了《雅歌》这首情歌以超越单纯的世俗情爱的深沉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琳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1-22,34
关于《诗经·旄丘》一篇的诗旨,历来众说纷纭,然从诗中葛之起兴、"叔兮伯兮"之称谓、"必有与也"中的"与"字以及"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的解释看,此诗应为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17.
古典爱情诗歌灿若星辰,蔚为大观,内容丰富,词真意切,尤其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婚恋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藉由此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爱情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爱情淳朴自然、热烈奔放、深切真挚,如一杯年代久远的陈年佳酿,久久地润泽着我们的心田。《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了古代人民自由、率真、炽热和唯美的爱情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