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特性给了我们教育教学很大的空间,使得我们教师可以不受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熠熠闪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储备正能量。我根据自己多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将品德与生活课程定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能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以及教师发挥能力的空间。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现实的操作与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种种原因使活动教学中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使得活动无法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相似文献   

3.
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品德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但在当今的品德课堂上,却常常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我结合十多年的品德课教学经验,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在课堂上强调生活化,在课后注重实践,这样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才会都沐浴着品德教育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调研显示,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品德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要做到“四多”。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品德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给品德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品德课程教学新旧理念的激烈冲突中,我们农村小学一些教师要么一时还无法从传  相似文献   

7.
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何特点?本文拟结合对教学案例的评析,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参加了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听了6节展示课。这6节课中精巧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精彩表现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摄取了其中5节课的“导入”镜头,借此谈一谈对小学品德课堂“导入”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该给这些成长中的花朵以雨露和阳光,所以,品德教学应以学生日常的、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往的品德课,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课堂教学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0.
刘红霞 《教师》2011,(13):66-6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些理性指导,给品德课堂带来了蓬勃盎然的生命活力。因此,很多教师在品德教学中都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丰富道德情感、获得道德感悟。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已开设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好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的教学实效?如何让学生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课前探究、课堂活动、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利用多种策略,巧妙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岭 《考试周刊》2011,(40):156-156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现实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要落实课程目标,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必须让品德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操作层面上,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锤炼课堂语言、采用灵活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品德教学如何发展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品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构建生态型课堂体系,让个体与环境、课堂与环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综合体,也许可以为品德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良好的生态空间。现就构建生态品德课堂体系的策略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何秋凤 《教师》2015,(9):11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及其生活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侧重对人文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日常行为提供正面的指引,具有极强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我结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特征和教学目标,整合文本对话与情感教学,探究打造高效《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琦琼 《考试周刊》2014,(3):118-118
文章以课例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树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体现"生本教育"的新课程观,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与家庭、社会结合,遵循主体参与的活动原则,采取自主开放的教学策略,构建自主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认为品德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创造性完成的教材.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有针对性地挖掘各种有利因素.使课堂教学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品德课时.努力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力求品德教学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给品德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品德课程教学新旧理念的激烈冲突中,我们农村小学一些教师要么一时还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要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现今的农村品德课程教育重新审视,分析现状、研究对策。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有利于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努力地耕耘,深入学习,领悟课标、新理念,刻苦钻研教材,巧设教学情境,以实现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