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吼雷鸣马萧萧》节选自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本文主要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官兵追剿、友军火並、力薄势单、粮缺兵少的情况下的一次战略转移。作者通过转移前的动员,以及行军,刻画了李自成这一农民起义领导人的高大形象,表现了他那“高举义旗,顶天立地,打不垮,压不扁,吓不倒,拉不转”的百折不挠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十四课《虎吼雷鸣马萧萧》节选自长篇小说《李自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三册简介》认为“着重写人物的语言”是这篇文章的特色。各种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研究的刊物也多从语言上肯定、赞扬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中节选的一部分。它在语言表述上的特点,一是人物语言与写环境气氛的语言穿插映衬,二是壮美的语言与优美的语言自然衔接,三是各种辞格的运用灵活多变。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完美的整体,写出了壮美与  相似文献   

4.
部队经过白河战斗和最近几天的掉队和死亡,如今连眷属和孩儿兵在内,总数不足一千二百人。说明部队减员原因的介宾词组“经过……掉队和死亡”不妥,部队“经过死亡”还有什么呢?可改为:“部队经过白河战斗,加上最近几天一些人员的掉队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本刊一九八○年十一月号刊载《谈〈虎吼雷鸣马萧萧〉的语言》一文后,收到对该文提出不同意见的几份来稿,选登如下。"在十里左右出现的是张献忠的一股游骑,虽然它没有向这边继续前进就转回,但是李自成感到了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6.
《虎吼雷鸣马萧萧》(高中语文第三册),选自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中的最后一节.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天,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取得了商洛山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乘虚从陕西武关突围,把队伍带到湖北兴山一带,准备与张献忠部会师,共御官军。不料张献忠在其义子张可旺和军师徐以显的煽动下,决定趁此机会将李自成部吃  相似文献   

7.
本文虽只是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中册第二十八章中的一个片断,但它事事与全局的主线相关联.如果说,在此之前是李自成与明王朝斗争的实践和摸索过程,  相似文献   

8.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被选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1929年,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来探讨这个  相似文献   

9.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 ,被选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 1 92 9年 ,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 ,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 ,来探讨这个主题 ,以此来歌颂人性和人情的胜利 ,揭示偶然和变数改变不了整个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萧萧嫁作童养媳 ,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免费劳工 ,由婆婆娶进门来看护仅三岁大的小丈夫 ,并且肩负照管家务事的工作。童养媳在乡下是极平…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这个出生在湘西风凰古城,身上流淌着苗、土家、汉多种民族血液的文学奇才,在经历了少年时代的痛苦后,毅然选择孑身走出湘西,去外面的世界成就一番精彩人生。他人虽是离开了湘西,但心依然停留在湘西那片神奇的土地,他将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点点滴滴的回忆都化成了一篇篇文字,形成了他独有的湘西世界,也正是因为他的小说中所描绘出的湘西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而使得这块原本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的原始土地被世界所了解,令世人所神往。  相似文献   

11.
推荐理由:李宗盛、林俊杰等大牌音乐人强强联手打造,萧萧尽显才女天性! 2006年闪耀亮相的美才女萧萧,签约海蝶后的第一张全新个人大碟《I’m萧萧》一经问世,便被众多媒体以及业内人士誉为2006年  相似文献   

12.
在电影《湘女萧萧》中,导演谢飞对小说《萧萧》的改编是一次个性化解读,既解读过去又倾注着当代意识与情感。影片在呈现出小说中对原始人性赞美的同时,将文化批评和道德批判有机结合在一起,用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道德关怀去审视人性与封建传统文化习俗,产生了与小说文本不同的语义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正>金牛微笑而退,虎王昂首而来。在十二生肖中,老虎的地位仅次于龙。因为传说中的龙能呼风唤雨,天上与水里皆归它管辖。老虎虽没有龙的这些优势,但在地上也是名副其实的一霸。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猛虎下山、饿虎扑食等词语,都足以得见人们为何“谈虎色变”。然而,在艺术作品中的老虎并非那么令人生畏。尤其是孩童的鞋帽以及一些服饰打扮,不仅采用很多虎的形象,而且很受人们的欢迎。清代画家马负图创作的《虎图》,就是一件别具寓意的佳作,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高妙与丰富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虎兄虎弟》(《TWO BROTHERS》)是导演让·雅克·阿诺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作考在展示人与自然主题的同时,用颇具人文色彩的镜头语言,还原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野生动物世界和美丽的亚洲大陆风光,使影片充满了美感和诗意。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5,(9)
导演:让·雅克·阿诺主演:可爱的小老虎内容梗概:双胞胎虎兄弟戈莫和哈桑出生在茂密的丛林中,但偷猎者抓获了它们,两兄弟的命运从此被改变。凶悍的哥哥戈莫被卖到了马戏团,严厉的训练,无聊的表演和笼中的悲惨生活,掳走了它与生俱来的霸气。而温和的弟弟桑哈则成了当地法籍长官尤因·诺曼丁的儿子拉奥的宠物与玩伴。后来桑哈又被送去驯养成“斗士”。一年后,长大的它们再次相逢,却是在猛兽比赛场,亲兄弟间展开了陌生的厮杀,但凭着记忆深处童年兄弟间那特有的目光,它们认出了彼此,并齐心逃回了丛林。后来当围捕它们的猎手们看到在危急时刻,戈莫用自己在马戏团里跳火圈的经验,带着自己的弟弟逃离重重火圈时,他们被这对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动了,最终放弃了追杀计划。戈莫和桑哈最终找到了虎妈妈,重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动物王国……  相似文献   

17.
《萧萧》是沈从文先生用文字为音符奏出的温馨背后满怀忧伤的田园挽歌。田园天堂一般,令人难舍,但它老了,朽了,又值得诅咒。而萧萧只是作家特立的一个理想。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沈从文笔下的《萧萧》被评论者片面地解读为底层人民对生命意识的毫无自觉。但作为作家小说创作成熟后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萧萧》成熟地表现了其所竭力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试图借助萧萧这一自由、快乐的童养媳形象表达对自由生命的赞扬。这个敢于冲破陈规旧俗的童养媳在实现个体生命欲望的同时,展示了旧中国妇女缺乏的坚韧美,这种美蕴藏着浓厚的风俗民情,让人感慨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马》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  相似文献   

20.
京派小说流派中的沈从文与废名创作思想极为相近,皆以叙写乡村的风土人情为主题,追求一种优美而又和谐的生活方式。但是仔细品味《竹林的故事》与《萧萧》这两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竹林的故事》中清悠自然之韵与《萧萧》里古朴拙野之美,田园生活和谐中的人性美与矛盾中的人情美,命运无常之凄凉与麻木蒙昧之哀婉,顺乎生命之自然与张扬陋习下的人性美。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对《竹林的故事》与《萧萧》进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