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微观机理视角分析数据与记录因子的本质联系,构建档案的记录结构模型,探讨数据与档案的双轨共生机理和动态演化路径,对我国档案数据化实践提出若干建议。记录因子是逻辑上不可再分的独立记录单元。数据本质上是记录因子的结构化集合。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其壳层结构模型由“记录核”“记录幔”“记录壳”“记录表”构成,“记录核”中的记录因子以隐性或非结构化形态存在。数据与档案分别处于“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是两种彼此相互依赖、共存互补的记录资源。数据与档案的演化分为“档案到档案”“档案到数据”“数据到数据”“数据到档案”四种路径,记录因子在“隐含态”“黏着态”“离散态”“集合态”“聚合态”之间动态变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数据和档案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开展记录因子抽取技术攻关,进行档案数据本体建设试点,推动国家层面档案数据资源中心协作网络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弛 《出版科学》2022,(6):90-99
数据中台是大数据落地运用的平台化、实践化、具体化,是数字企业的2.0进阶。出版头部企业构建数据中台是要解决“数据孤岛”“数据烟囱”问题,将大数据“连起来”;是要解决“数据废气”问题,将大数据“用起来”;是要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将大数据“管起来”。是要通过搭建“大中台、小前台”架构推动出版头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数据中台赋能产品业务端、用户业务端、服务业务端,推动出版头部企业多元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据时代,“数据”不只成为社会热词,同时也成为若干学科的重要植入性概念。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对其进行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史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历史渊源角度看,“数据”(Data)应发源于数学领域,是从几何领域欧几里得的“已知条件”而来。Data具有“已知条件”“资料”“依据”三义,汉语“数据”则具有“以数为据”的涵义,两者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在“档案数据”的内涵争议中,将“档案”仅视为“数据”之定语与修饰词,是一种对于计算机或计算主义的屈从,并产生了诸多歧义。从数据的档案属性和同义复词视角分析,数据即档案,“档案数据”中的“数据”,可视为对“档案”的重申。  相似文献   

4.
接触“大数据”一词,是在涂子沛先生的《大数据》中,在书中将“大数据”定义为“知识工具”、“资讯工具”,并认为如今是“一个大量数据公开于大众的时代”。当时读来尚存疑惑。既然“大数据”业已存在,那其意义究竟何在呢?随着学习的深入,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当为“大数据挖掘时代”。现今的“大数据”之所以被提及最多,不是在于其自身有什么,而在于其能为我们提供海量有价值的数据.数据被提供和挖掘是现今媒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是信息科技领域出现的一个研究焦点。文章从“大数据”的概念进入,对其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对“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个“大数据”处理商业解决方案的特点,最后结合“大数据”特征分析科技文献信息,对“大数据”在科技文献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数据化”(datazation)是数字时代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大数据”则是观察、认识与分析现在及未来社会的重要窗口。《现在的大数据》从“大数据”的概念出发,阐释了“大数据”对不同领域的作用与价值。但该书对作为社会变革动力与人类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的“大数据”仍研究不足,它忽视了“大数据”的人文本质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未来如何实现全社会共享作为公共资源的“大数据”,  相似文献   

7.
董文丽 《新闻世界》2014,(12):85-87
与传统新闻相比,数据新闻是“在事实本身之上进行深入的挖掘而获得表面事实背后蕴涵的故事”,其生产过程包含五个方面:新闻选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故事化。本文分析了网易“数读”、搜狐“数字之道”、新浪“图解天下”、腾讯“数据控”等栏目的数据新闻,并随机选取网易70篇数据新闻对网易“数独”产品进行分析后发现,网易的数据新闻基于大量的数据进行新闻挖掘,“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新闻居多,而且大都用圆形类图标进行可视化呈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究“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目标任务及演进规律,在对“十五”以来各个五年计划规划中数据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梳理比较后,指出“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按照从数据库到档案数据再到数据档案的节律推进,档案数据化、数据档案化和数据能力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档案法律应融入整个数据法律体系,其内在逻辑在于“数据”与“档案”的密切关系,即“数据态”是档案的存在形态之一,档案是需要长久保存的数据,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需要归档。然而,当前档案法律在数据长期保存中的角色有待明确,数据法律对档案工作造成挤压,档案法律对数据归档的解释力不足,为公共利益的存档与个人数据权益存在矛盾。为此,应该重塑“档案”认知和“归档”思维,构建数据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档案法律和数据法律下位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编辑之友》2015,(3):80-84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新闻文本形态多样,对新闻叙事的传统构成了极大挑战.一些数据新闻显示出一种数据信息僭越新闻故事的倾向,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叙事危机.事实上,数据新闻仍然应当坚守新闻本位,“叙事”要素不可或缺,它更应当被视为一种“叙述驱动的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构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它融合了新闻报道的“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最终生成一种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有趣且重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已然在人文社科领域扩散开来,人文社科的数据资源观正在从传统的有限样本资料、“小数据”向大数据、智慧数据转变。针对当前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的“保护”“深闺”“孤岛”“同质”“展示”现象,本文构建了以主体层、内容层、保障层为核心的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框架:主体层强调顶层规划主体、建库主体、数据用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内容层凸显逻辑维、资源维、方法维、验证维的组合路径;保障层涉及政策法规、资金项目、人才资源、文化氛围等保障措施。面向未来,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积极打造人文社科数据资源“治理术”,在基本理念上需要从“资源基础论”向“治理能力论”转变,在具体行动上可从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搭建、多学科数据资源共生共长机制构建、数据资源产权与安全有效保护、基于数据资源的服务链建构等方面着力推进。图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2.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据利用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利用能力构建,其突破传统模式“以数据为中心,为治理而治理”的窠臼,将人的利用需求和权益保障放置于中心尺度,通过规范“利用”以赋能“治理”。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数据利用进行新诠释,提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数据利用级差价值能力提升框架。研究发现,实践层的数据利用沿着数据依法治理与数据可用、数据源头治理与数据有用、数据精准治理与数据易用、数据长效治理与数据善用的能力级差阶梯迈进,衍生出一条“数据生值-数据保值-数据增值-数据赋能”的价值递增链。通过法律尺度、业务信度、技术效度、善治温度的数据利用现代化制度构建与创新,规划层呼唤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的数据利用基础制度,进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生的“点-线-面-体”数据利用全景式生态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数据利用共同体。考察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数据利用新诠释的内涵剖析与能力框架构建,有利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让数据利用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3.
沙柳 《档案》2022,(1):15-20
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数据归档任务,文章采用文献定量比较分析方法,梳理“数据归档”的演进过程,勾勒出“数据归档”从实际工作运用到文献使用、再到学术研究对象,直至五年规划任务的递进发展脉络和趋势。可见“数据归档”已成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新高频词,这预示着数据正在成为档案的又一新来源。  相似文献   

14.
王强 《编辑之友》2015,(9):65-68
着眼整体和宏观,对未来事态发展作出预测,是数据新闻的一大优势.要让“数据驱动”和“叙述驱动”合力推进数据新闻的生产,必须处理好“总体样本”与“个体故事”之间的关系.以下3种方式可以有效弥合二者之间的裂隙:一是以人性化视角进行数据挖掘,二是对数据进行“语境化”处理,三是数据新闻的“众包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这些构成了数据新闻叙述策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何嘉荪 《浙江档案》2023,(12):32-33+36-38
德里达实际上认为,凡信息在人脑外得到记录即“档案化”。既然如此,保证信息数据及其记录、演化过程自身,从始至终“真实、完整、准确”的管理(治理)活动,可称之为“档案化管理”。今天将其延伸至“数据治理”领域,则可称之为数据的“档案化治理”。这事实上要求在数据治理中运用档案学理论,但绝非“照搬”,而是走“扬弃”之路。一方面,在区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不适应新技术新实践的应用理论主动“抛弃”,另一方面,对揭示客观规律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则在修正补充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5G+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阐明从“5G+人工智能”视角提出构建基于“5G+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知识服务业务新生态的理论依据,分析基于“5G+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构建框架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而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基于“5G+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播出于2014年3月3日至3月12日的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两会解码》,通过“电视杂志”的传播模式,在每一期栏目中以一个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为主线。通过“两会说吧”“大数据看两会”“代表现场作答”等环节,对当前热点、“两会”中讨论的重点话题进行讨论.来帮助民众进一步了解“两会”。大量数据新闻的运用,成为这一特别节目中的一大亮点,以新媒体和战略合作大数据机构为平台,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更增加了节目的可读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全面准确地认识档案数据治理的涵义是构建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的基础。文章提出档案数据治理有“对档案数据开展治理”“依靠档案数据开展治理”和“围绕档案数据实施治理”三个认识维度,结合档案治理实践对其涵义内容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认为三重认识维度的档案数据治理可以有效支撑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发现档案数据治理的短板和明确档案数据治理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电子数据是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中认定“涉黄”违法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其收集和认定甚至会直接影响“扫黄打非”中案件处理结果.当前,在“扫黄打非”实践中,电子数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快播案”中得到体现.执法部门在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时应注意电子数据收集的合法性,需通过鉴真程序保障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同—性.  相似文献   

20.
梁红玉 《青年记者》2017,(15):51-52
数据新闻起源于计算机辅助报道,历经精确新闻、数据库新闻的演变,到2009年英国《卫报》设置“数据博客”版块,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数据博客”每天都会对Google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和分析,借助可视化图表帮助广大的读者解读和理解移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棱镜事件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国内探索数据新闻的实践始自门户网站.搜狐网在2011年推出了最早的数据新闻栏目“数字之道”,网易的“数读”、新浪的“图解天下”和腾讯的“数据控”随后上线.之后,传统媒体也开始探索这一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新京报》开辟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栏目“图个明白”,《瞭望东方周刊》顺应大数据变革进行全刊改版,新增“数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