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对受众是否有吸引力,与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和其本身所反映的人民利益的程度有重要关系。这就是新闻学上讲的。接近性。  相似文献   

2.
方圆 《新闻知识》2001,(7):44-45
标题如同新闻的眼睛,也是进入读者眼中的第一形象。标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梁衡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时曾说:一篇新闻写得再好,标题平淡无光,也不会引人注意,更不会令人一见钟情。可以说,对新闻标题的千锤百炼与精心制作,正是梁衡成功的新闻写作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双引人注意的好眼有三个条件:明亮、传神、传情,这恰合我们对新闻标题的要求:鲜明、准确、生动。梁衡在1983年全国好新闻评比中的获奖作品《三十一位同窗友二十五年祁连月──访北京地质学院的一批老大学生》就体现了这一要求。这篇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3.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4.
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270篇作品脱颖而出,夺得大奖。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评委的青睐。制作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标题,是一个重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7.
张羽 《青年记者》2010,(18):14-14
假如在百度里搜索"断章取义的新闻"几字,结果会让你瞠目结舌,最近发生的一些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新闻当事人或受众指责为"媒体断章取义的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介绍,中国目前约有近百万新闻工作或媒体从业人员,其中约43%的人没有与所服务的媒体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没有“三保一金”。许多人甚至没有工作证、记证,有的人为媒体干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常的工资待遇等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个群体人数比较多,且一些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造成在工作中缺乏忠诚感和自豪感,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9.
凌鹤 《记者摇篮》2007,(4):52-52
多媒体时代,信息的大量快速使标题受众日益增多。每天读者无法兼收每一条新闻,多以浏览标题取舍进一步的阅读。面对网络的冲击,各类都市报纸的夹击,党报虽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仍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与受众的考验,而新闻竞争首先表现的就是标题的竞争,标题的优劣高下,直接关涉报纸竞争力的强弱。有学者说,相同内容的新闻,以各报标题精当与否,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类媒体为吸引受众,对相比"硬新闻"更容易被受众喜爱的"软新闻"日益重视.然而,坏的风气随之而来,由于软新闻不像硬新闻那样题材严肃,媒体渐渐模糊了广告和新闻的界限,出现了杂交式文章,不伦不类,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体和新闻本身"忽悠"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周内媒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借鉴美国学者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较有影响的三份报纸——《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考察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了解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闻的类型,现在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和新闻受众的重视,这就是纠错式新闻。先是有媒体发表了一条新闻,随后,其他媒体发表了纠正其中错误的新闻,可以把后者称为纠错式新闻。纠错式新闻并不自今日始,过去就常常有纠错式的  相似文献   

13.
董强 《军事记者》2005,(5):17-19
几年前,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东海舰队某支队海上合成训练的消息。两天后,总部有关部门打电话来,说这条消息发得好。  相似文献   

14.
新闻民工是媒体行业内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于自身角色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这种定位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业外人士的认同。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格局的影响下,我国传媒业走上了市场化改革之路。商业利益成为媒体日益追捧的目标,适应市场化形势的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大量新闻从业者被排除在媒体事业编制之外,成了依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报酬的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某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顾新闻事实,试图通过夸大或扭曲新闻事实的标题追求轰动效应,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标题断章取义。一、标题断章取义的主要表现在实践中,新闻标题的断章取义主要表现为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部分要素作标题,省掉这些要素中的限定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雷文明 《新闻窗》2010,(4):76-77
新闻作品能否具有“亲和力”.关键在于语言。如果新闻作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大话套话空洞无物,让人读不懂甚至不愿读.自然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所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来自于新闻语言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浪潮的推进,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美国的媒体热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克林顿性丑闻到国内媒体上对超女、芙蓉姐姐的炒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越发显著。本文拟从受众心理特征层面分析大众传媒娱乐之风的成因,以期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娱乐化现象、平衡好受众需要和新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林奇 《中国记者》2012,(6):72-73
创意性标题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各种主要元素以及相关元素进行优化组合或整合所产生的新意,通过题目表现出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过的一次读者调查表明,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的,而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①。可见,新闻标题创出新意,争取受众第一印象产生好  相似文献   

19.
刘丹东 《记者摇篮》2009,(10):28-28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众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闻,它的目标受众是广大民众。”所以,民生新闻的标题一定要比其他新闻的标题要更加具有感染力,要更加能够突出新闻的要素以求达到“导读”的效果,要有更加鲜明的时代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6):114-116
用事实说话,这是中外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对此,中国记协原主席吴冷西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以徐州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轧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为例说,这件事本身就已十分感人,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但记者偏偏加上一笔:"真是社会主义好啊!"似乎不这样写,别人就不晓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