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小飞 《新闻世界》2014,(9):225-226
伴随着东北的茫茫大雪,第一季《爸爸去哪儿》在一片欢呼声中落下帷幕。《爸爸去哪儿》不仅为湖南卫视赢得了收视率,同时也让这些"星爸萌娃"们收获了更高的人气和注意力。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注意力资源的竞争,《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背后是注意力竞争的结果,更是注意力二级市场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新闻受众的注意与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受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对大众注意力的争夺。吸引受众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稳健、流畅完成直播,集中注意力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注意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直播中正确分配注意力等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闻,反映现实,尽管透过“筛选”后呈现的真实可能只是部分,甚至因为只反映部分而造成放大效果,但是,世界并不会百分之百依循新闻报导运转,所谓“没报导就没发生”的事,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主体之信息注意力运用不当,会导致决策失败。信息注意力运用失误表现在注意点选择失误、注意力分散失误和注意力匮乏失误;提高信息注意技能的方法有全面搜集各种类型的信息、努力提高信息质量、持续积累信息、及时反馈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吸引E时代大学生的注意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的诱惑和选择很多,注意力已成为匮乏的资源。本文根据注意力经济和现代传播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借鉴了传统的注意力产业的经验,提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时尚的读书氛围、重视信息的互动性、有效的导读、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设立特色书架等一些能有效获取大学生用户的注意力资源的方法。并指出图书馆管理员如果想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充满竞争力,不得不付出注意力并不断调整策略。要想获得读者真正的信任和持续注意力,必须坚持不懈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总有很多"失意者",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还是不努力?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医学家认为,成人多动症是破坏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元凶;社会学家则对这种把社会问题"医学化"的倾向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8.
武斌 《今传媒》2015,(3):135-137
传统大学课堂"讲授—笔记"的传播方式已不适应当下新媒体时代传授双方平等交流的互动模式。过去,学生会以小声说话、传纸条、睡觉对抗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而今,陶醉于微博、微信为乐的沉默的反抗已经成为"微时代"抗拒落后的传媒教学方式的新风景。值得思考的是,传媒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从事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传媒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工作中要成功应用注意力经济策略,一是向读者提供引起注意的出版物,二是使出版物不断满足读者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改变了媒介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促使大众的阅读习惯有所变化,以传统出版机构为代表的纸质媒体纷纷针对这一趋势做出调整。但经过多年探索,绝大部分的数字出版企业并未寻找出有效的创收途径。文章针对这一情况,分析注意力经济下出版行业的数字转化问题,进一步提出几点转型实施策略,最终指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图书营销创新的过程,就是争夺、开发读者注意力,把读者注意力资源转化为出版社的市场资源,千方百计地使有关图书出版的信息进入读者的感官世界,进而激发、激活读者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前,篇幅较长的文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够持续吸引网络读者的注意力?因为网络读者更可能喜欢快速点击而不是一页一页地阅读。  相似文献   

13.
林晓伟 《今传媒》2009,(10):91-92
媒介产业实质七是一种经营注意力的经济产业.与社会上大众传媒的激烈竞争相比,以大学校园为主要土壤和传播空间的校园新闻事业看起来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校园里的注意力也是有限和稀缺的.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开放性、包容性、推崇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小社会,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要大部分放在学习上外,很大程度上被各种小广告吸引.如何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让健康、正确的信息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大学校闶新闻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应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比尔·盖茨提出“信息在你的指尖(Information on yourfingertip)”的概念。于是我们知道自己身处数字时代,并且非常确定拥有追逐信息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目前的Intemet环境是一个只读的环境,用户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手机、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在家里,在餐厅,在候车室,在公交车上……形形色色的传播无孔不人,大量信息被无节制地强塞给我们。  相似文献   

15.
史明磊 《青年记者》2010,(11):82-83
在几代美国人的眼中,《时代》周刊(Time)及《新闻周刊》(Newsweek)周一摆上报摊的那一刻,也就为他们定下了本周国家新闻议题的基调。互联网诞生前,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前,新闻类周刊上的封面新闻等于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在数字时代已变得无处不在。美国人利用各种设备,通过各种平台获取各种形态的新闻。通过某种专一的技术去作某一新闻机构的忠实听众或读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占压倒多数(92%)的美国人平常每天通过多种平台来获取新闻,包括全国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收音机与全国性报刊。约46%的美国入说他们一般每天都通过4到6种新闻平台来获取新闻资讯。只有7%的人说每天只使用一种新闻平台。  相似文献   

17.
刘燕 《新闻爱好者》2008,(11):129-129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读者渐渐习惯了以“读图”的方式接受信息。图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是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的。对于面向广大市民读者的都市报来说,头版是封面,是报纸内在信息的外在反映,是能否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的关键,能否将“视觉规律”等原理应用于版式设计上,在报纸的“脸面”上下工夫,运用新闻图片尽可能占有受众的视线,在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注意力资源是都市报赢得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与《现实的社会建构》两个文本的“差异”与“重复”构成了我们理解数字现实,并且重新评估现象学社会学理论遗产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库尔德利和赫普与伯格和卢克曼两代学者之间的对话出发,首先回到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脉络之中,以“知识”这一概念为核心,讨论伯格与卢克曼确立的“知识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其次将生活世界带入数字时代背景,讨论数据如何作为一种知识的社会分配机制从而参与到现实的中介化建构过程中。进而,本文将讨论个体在数字时代的新型能动性。最后,本文还将批判性地检视现象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警示世人已进入了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下这个全球化的、媒介融合的数字时代的确藏匿着"儿童"逐渐消逝的危机。如果以此视点审视当前国产动画则不难发现,要还原一个去成人化的、本真而纯洁的儿童世界实则不易。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系列动画片《家有浆糊》却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难得的气息。该片以淘气机灵的小学生浆糊为中心人物,为观众展示了以他的家庭和校园生活为主线的一连串喜剧生活场景,让人看到了一个并没有完全消逝的快乐童年。近年来,中国动画界始终在思考:如何秉持传统而又  相似文献   

20.
刘宗源 《出版参考》2012,(15):15+17
正从目前来看,读者已经置身于数字化的时代,快速浏览、消费式阅读、实用型阅读、精读等多种状态并存,纸媒、数码终端等多种形式并存,人类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儿童逐渐放弃了纸质媒体阅读的习惯,而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漫画和新兴的电子书上。一部分儿童读者开始由纸质阅读转向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数字时代,童书出版单位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