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亮 《中国广播》2010,(9):80-80
在舟曲的救援现场,你会看到很多稚嫩但却坚毅的面庞。在救援官兵中有很多是“90后”,他们用汗水、用鲜血,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生命大救援。  相似文献   

2.
90后已经不再是小孩子,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很快就会走向社会。他们不再是“同学”,而会成为社会中坚们的“同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03,(3):50-50
<正> 虽然春节前“蠕虫”病毒攻击互联网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这起事件却给我们提了个醒,这就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还需要大力加强,并同时在预防网络潜在攻击上要有超前意识。这次病毒攻击互联网的事件中还呈现出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并没有使用微软软件及其相关产品的网络公司同样也不能幸免于难。许多担当网络传输卫士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也被调换了程序,从而使“蠕虫”病毒能够畅通无阻地去堵塞正常的网络传输。二是扩散方式也很独特,它并不需  相似文献   

4.
孙立 《大观周刊》2011,(47):67-67,48
自2008年开始,“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90后”大学生的各种说法也纷沓而至。他们自信张扬、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而诸如“非主流”、“火星文”、”炫富”等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作为一名高校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通过与“90后’’大学生的直接交流接触中,结合他们所特处的时代背景,清楚的认识到“90后”大学生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并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进行浅薄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范玲 《记者摇篮》2005,(12):47-47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其实记者并不是很轻松的职业,暂且不提“爬格子”的清苦.就是在写稿之前的采访阶段,就足以让许多人头疼。那么,采访需要怎样的技巧呢?采访时.记者应该把彼此的关系放在“朋友”的位置上.抱着一种真诚的态度,和他们探讨生活中、工作中最关心的话题,才能消除他们对自己的生疏、猜疑、不信任.使他们一吐为快。我们只有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人,用真诚、尊重、坦荡、智慧为自己的工作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6.
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必须去网络上寻找,这不,据说现在90后的网民们拍着小手,说在他们之前出生的人都通通落伍了,因为他们都不认识“囧”。这可不是笑谈,不信去“百度”或“google”搜索一下,如今以“囧”标志的网络语言,用“铺天盖地”形容,决非夸张。  相似文献   

7.
如今,各新闻媒体里,活跃在采编第一线的大多为“80后”、“90后”。他们的异军突起,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媒体人群体。  相似文献   

8.
张涛甫 《青年记者》2010,(10):10-12
新闻关注当下,历史钟情过往,前者“喜新厌旧”,后者“喜旧厌新”,彼此的时间意识是不同的,历史“好古”,而新闻“维新”,彼此偏好不同,各有所执。不过,二者有一点却是相似的:二者都很关注“事实”,都很在乎由事实建立起来的“真实”。真实性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合此,他们赖以存在的合法性即会坍塌。新闻与历史都是“实学”,事实以及真实性是它们之间亲缘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曹石 《中国广播》2010,(4):53-54
和90后的几位青年朋友谈起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那天早晨,我审发《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他们竞问:“四人帮”是什么?看来,我们这代人记忆中并不久远的事隋,在90后青年朋友看来,却成了疑问。可见,在人民广播诞生70周年之际,跟青年朋友聊聊广播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朱玉 《新闻世界》2011,(9):278-279
有什么问题马上“百度”一下,就会发现“百度知道”会给你答案,即使没有答案,你也可以在“百度知道”上提出问题,会有很多人来提供答案。如今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易已经实现。本文首先概述“百度知道”,并将“百度知道”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研究和知沟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并总结“百度知道”的优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史奇 《出版参考》2005,(8):49-49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白领”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传媒上,人们的口语中。白领的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衍生出“粉领”、“金领”乃至“小资”、“布波族”、“IF族”(international freeman),联翩而至,五彩缤纷。面对日益壮大的白领阶层,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有关部门和出版者、作者,这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工作者渐渐走进新闻队伍,有的已成长为多家媒体的主力军。在不少人心目中,“80后”、“90后”是独生的一代,是“没有责任的一代”。客观地讲,这一代人虽然有不成熟的一面,但他们充满朝气和激情,有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眼光。他们渴望被认可和重视,特别是在情感方面和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渴求更加强烈。如何引导这些后起之秀扬长避短,是保持新闻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摆在各级新闻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张琳 《新闻通讯》2010,(2):52-53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增长见闻之重要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心”的需求上的;“关心”的事,才是人们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所以,新闻媒体在向受众提供各种“新闻”的时候,需要从受众“关心”的事情,来为受众进行“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与档案     
档案是很美的,但要搞好却很难.我与档案,坎坎坷坷.一路走了三段,先为初识.次多应用.后是主业,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学生时初识档案。1965年14岁初中毕业后上高中前,“革”了.我在学校的“资料组”管档案资料收集、宣传材料编印。那时只知道有“档案”这件事。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更是人生的转折点。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进入大学后自身和环境的改变,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压力和挑战,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群体,更加需要高度重视。研究他们在大学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及其原因,并找出合理对策,对于我们加强引导,确保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五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为“九零后”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祝元志 《出版广角》2016,(22):26-28
“出版+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出版”,出版人依旧迷茫.互联网进入2.0时代,出版业对互联网依然爱恨交加,图书阅读是全民刚需,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却有很多出版人依旧没有走出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局.本文试图论述“互联网+”对出版人的思维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我"是谁?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很容易就得到的唯一解,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却不一定只有唯一的答案,或许可以得到颠覆性的多重解,"我"能够随时改头换面,扮演任何角色,"我"可以是男人,是女人,是老人,也可以是孩童,甚至是一条狗。1993年《纽约人》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后来变成了对网络的经典描述: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个性"真言"形象地为互联网上烙了自由与匿名的标签,但网络实名制的出现,就会让这风靡了二十多年的"狗"随之消失,而一直习惯了畅游"自由王国"的我们,也很可能要脱掉各色"马甲"、猫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间"里享受"冲浪"、互联网自由与匿名的光环将会褪去。那么,网络实名制到底是何物?它为何而生?为什么它的出道,会在互联网世界哗然一片,引出众多争议?这激烈争议的背后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董文利 《今传媒》2006,(4X):28-28
“三农”问题是出版行业的一个老话题。金盾出版社却在这个老话题上做出了新章,拓展了两个效益双赢的新天地。他们竭诚为“三农”服务,在把通俗、实用的科技知识传向四面八方,撒遍广阔天地的同时,也铸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金盾品牌”、“金盾精神”,成为出版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李鹏 《今传媒》2005,(11S):32-34
在中搜的融资大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投资公司是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的联想。“联想必须变成一个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只有这样联想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早在四五年以前,联想的柳传志在考虑联想未来时如此认为,但是此后联想大规模踏人“江湖”的互联网战略,没有一步能踩到点上,留下的只有苦恼和伤心。被外界十分看好的中搜为他们踏进“江湖”提供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是什么 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云计算”这回事儿,就像互联网还在研究人员之间做实验阶段时,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会有一个互联网这样的东西,在短短的几年里会这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