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贴心的朋友能灵犀相通”。提起《编辑之友》,我就有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友爱和默契的感觉。在众多出版业务或学术刊物中,我似乎特别喜欢《编辑之友》,喜欢读它的文章,也喜欢给它写文章。局收发室的同志,因我常常来问《编辑之友》到了没有,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编辑之友》一到,就首先给了我……  相似文献   

2.
我上大学的时候,交过一个女朋友,她是个文学女青年,中国文学她喜欢张爱玲,能找到的张爱玲的书她大概一本没落,通读至少一遍,外国文学中她喜欢《简爱》,那个时代我印象中几乎是个女大学生就喜欢《简爱》,电影《简爱》中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传媒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发行和广告的竞争,而实质是争夺受众的竞争。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介信息极大丰富,传播媒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媒介和广告主竞相争夺的财富之源。其中,品牌的塑造成为最为重要的竞争战略。 在香港,关心政治就读《民报》,关心财经就读《信报》,关心市民家居就读《东方日报》,关心社区新闻就读《星岛日报》;在内陆,关心国家大事就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喜欢体育就看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喜欢足球的人可以看《天下足球》、《足球之夜》,这些媒体或栏目无一不是通过品牌确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CCTV的《百家讲坛》是一个学术性栏目,可自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节目播出后,其收视率竞居高不下,而喜欢易中天的观众还包括许多原本不喜欢历史的青少年,这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书架     
正文学艺术《喜欢》作者:王小柔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定价:28.00元提要:《喜欢》是著名畅销书作家王小柔继《越二越单纯》后的最新作品,收录了王小柔最新创作的"喜欢"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二得有性情"和"幺蛾子"的文学风格。《喜欢》的主题是: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喜欢》的序《一切,随你》中,王小柔首次披露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家族史。  相似文献   

6.
女儿一眼就喜欢上了《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单是欧洲范儿的封面和“精怪”两字就足够吸引16岁的女孩了.她惊叫,《魔幻玩具铺》就是卡特写的!我没读过后者,但从前者的编辑风格便可以猜出一二.我曾想把《精怪故事集》藏起来,就像不愿意女儿过早接触亨利·米勒和恰克·帕拉尼克一样.  相似文献   

7.
平时喜欢翻杂志,但翻着翻着,心里就难免犯起嘀咕来:中国杂志为什么言必称《纽约客》?而且这些杂志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文学性的,有读书类的,也有随笔类的,甚至还有时尚类的,比如,长春的《作家》杂志,就说自己是“一本被称为中国《纽约客》的杂志”。  相似文献   

8.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10):M0001-M0001
最近我喜欢在逛书店的时候随意用手机拍下各种喜欢的图书封面,回来检点归类,慢慢琢磨。透过这些书名,忽然惊讶地感觉到其间的乾坤别具:《繁荣的背后》、《中国崛起的困境》、《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发展的受害者》……扑面而来的这些新书,令人焦虑震撼,不觉丝丝凉意。在这里,未必要“亲历阅读”就足以能激活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怎么了?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吗?  相似文献   

9.
服务行业有一句话:顾客是上帝。其实对电视人而言,观众是上帝。观众喜欢,电视就有市场;观众不喜欢,电视节目就得改变。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在全国很火,许多人爱看,电视同行也兴起一股研究热,许多人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大学讲课呢?这个问题太大,一句两句说不清。我倒觉得一个教育专家讲得甚好,他说,所谓成功的大学讲课,那就是讲胡适让人喜欢胡适,讲鲁迅让人喜欢鲁迅。就是说,教师只要能让学生喜欢、关注、思考你所讲的对象,你的授课就成功了。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李建中先生的《文心雕龙讲演录》,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先生讲《文心雕龙》是讲得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说实话,孔庆东的书我原来也比较喜欢,看完《47楼207》,又去找《口号万岁》。所以看这本新书《四十五岁风满楼》并不算吃力,两个小时就翻完了半本。看得如此之快首先是因为北大醉侠的幽默和通俗仍然未改。以下是原话摘录:  相似文献   

12.
蔡总编: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有的观众批评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快成"一家讲坛"了.对于这个问题,《百家讲坛》的编导说,只要观众喜欢,收视率不减,就行.  相似文献   

13.
康乐 《新闻传播》2007,(1):56-57
申宁:《新闻观察》节目主持人、执行制片人 生于1976年秋,从此喜欢了秋的萧瑟与厚重 毕业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拿的是法学学位,最后做了主持人,于是相信了几米的一句话:确定是美丽的.然而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生活经历:从八岁进入红领巾广播站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整个学生生涯总是与播音主持联系在一起.也就注定了一生与广播电视结缘。 性格:表面开朗快乐,内心有时孤独,但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 喜欢的书:《平凡的世界》 喜欢的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最爱,爵士乐也很喜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喜欢桥,东方人喜欢梦,所以中译本就将英文版的《麦迪逊县的桥》,意译为《廊桥遗梦》。无论是桥还是梦总与心灵相通。只是一个更现实一个更浪漫一点罢了。爱情在人类中既是精华,也便是人类最魂牵梦绕之物,因而在现实中她时时显出某种缺陷,于是浪漫和幻想的活跃弥补了种种遗憾。通过  相似文献   

15.
去年12月8日下午,《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女士,来到中国新闻学院与一些现在和未来的记者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问:您是如何看待《焦点访谈》这个栏目的?答:中央电视台成立新闻评论部以后,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旗帜性的声音。没有问题性、批评性、分析性的报道,就不可能树起自己的旗帜。观众喜欢《焦点访谈》是喜欢它的锐气。现在锐气有点下降了,比较沉稳。但与我在《经济半小时》一比,那个时候就像在报纸的二三版,到了《焦点访谈》以后,就感到经常处于头版位置,甚至头条位置。工作方式中,检拍、短兵相接的采访很多。在隐性…  相似文献   

16.
影片推荐     
喜欢《突袭2》的影迷也喜欢 《哈里·布朗》70多岁的哈里·布朗是一名退役的皇家海军军官,独自住在贫民窟附近的小公寓。  相似文献   

17.
特约专稿     
媒体天生喜欢追逐有名的东西,媒体和名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请看中国传媒大学刘宏教授的《媒体为什么喜欢追逐名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一个新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就CNN专访达赖一事向CNN提出严正  相似文献   

18.
看了4月24日《经济日报》的新专栏《采访随想录》第一篇——范敬宜的《喜见萝卜入客房》,千余字的短文,让人耳目一新。以后就喜欢上这个专栏,细览到了月底,已陆续推出10多则。在《采访随想录》里,一些在采访本里“难以露脸”的“边角余料”竟熠熠生辉。如《房干村前  相似文献   

19.
影片推荐     
喜欢《菲利普船长》的影迷也会喜欢 《共犯》影片主要讲述了被宣判为刺杀林肯总统凶手的“同谋”玛丽·苏拉特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瓜子,或也算国粹之一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已有记载,连乾隆、毛泽东、鲁迅等各界大腕儿都会拿瓜子消遣。不过,涉及到男性与瓜子,通常都一本正经,大抵为一个模糊的"吃":"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