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船"过河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团结拼搏、齐心协力的精神.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及其控制身体平衡能力. 3.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及其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2.
“动形养生”是我国古代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朴素的体育健身观念。“动形养生”的基本内涵为外强形体、内静养神、形神共养,以适“中”为其锻炼原则,“血脉流通”为其锻炼宗旨和内在健身机理。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是一项中小学生特别喜爱的运动。在乒乓球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多、球台少,每位学生在台上练习的机会是有限的。我们利用"锁大将"打法,增加了学生参与人数和轮换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更多的锻炼。"锁大将"打法中的集体性特点,突出强调了团队协作意识;打法中三分赛制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把握机会的能力和每分必争的求胜意识。  相似文献   

4.
肖平  徐本力 《体育学刊》2006,13(4):131-134
运用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和运动时间学等理论,阐述了人的机体内环境存在的各种时间生物学规律(生物节奏),分析了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时间学关联,及人在每日、每周、全年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和人的运动能力的生物节奏规律,合理的安排健身锻炼的时间、内容、手段、负荷和制定科学的健身运动处方,并据此确立了“择时健身”的新理念和“同步生物节奏锻炼法”的新方法,对提高身体锻炼效果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学校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集体锻炼的时间,主要包括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虽然目前得到立法上的保障和在全国全面实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加强该项工作的建议:深刻认识做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督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督办机制.  相似文献   

6.
"传染"平静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7,(10):11-12
心平健康学要教给大家的,不是怕事、躲事,而是怎样以更加平静、坦然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各种人、事、物,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改正自己、平静自己,让自己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体育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分类,结果表明,根据学习内容不同,体育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运动技术探究、运动战术探究、体育与健康知识探究、体能锻炼探究。运动技术、战术和体能锻炼类探究多采用“发现式探究”,以课内外结合模式居多,旨在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理性认知水平,丰富背景知识储备,培养技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和体能锻炼能力。体育与健康知识探究宜采用“接受式探究”,旨在缓解知识丰富性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保持和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课不等于身体锻炼课体育课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但我们的体育教师往往把体育课上成了身体锻炼课。从表面上看是老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偏颇,其实是认识层次上的偏差甚至是错误。身体锻炼实际上是实践层面、操作层面的概念,主要目的是健身和娱乐,可以在学校组织或规定的时间内练习,也可以在校外社区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活动,是一种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方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老师和学生参与的双边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的中老年人30名,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粉。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运动锻炼。丙组,不服药,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运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快的运动锻炼,胜于服  相似文献   

10.
老王虽年过古稀,天天参加锻炼可没说的。从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寒冬、酷暑一直坚持。怎么,这几天未见锻炼呢?原来,秋风一阵阵吹过,秋雨绵绵,温度骤降。年迈的老王心想:俗话说“春捂秋冻”,今天虽然天气很凉,还是秋冻的好时机。天下着细雨,集体锻炼都停下来了。他仍在室外坚持锻炼。谁知天不从人愿,回家就感冒了。到医院打针、吊水才渐痊愈。今天锻炼,一见面老王就向我打招呼:“杨老师,你身体为什么这样棒?你年过八十,为什么不怕冻?”我先安慰他一番后,直接告诉他:“你闯了秋冻的红灯了。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秋冻是老年人的禁区,要接受教训啊…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练习中的"呼"与"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的统一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从 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初学时只要求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在 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要求。在太极拳练习中呼吸的调节尤为重要,呼吸 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前不久,应邀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考察见证“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开展盛况,并参加了祝总骧教授的受奖和讲学活动全过程。十余天来,通过见证晨运、旁听讲学,参加颁奖晚宴和当地健身机构揭牌仪式,以及对经络中心负责人和健身会员的采访等,对此间“三一二”经络锻炼之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体育课选课形式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自主选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观念相符,但是,没有限制的自主选课有诸多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实验目的,将传统体育排课形式与优化的自主选课形式对学生锻炼态度影响进行对比,对两所高校的240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找出这两种上课方式对锻炼态度影响的差异,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就如何能够引起学生速滑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熟情,使速滑课能够上的生动活泼,学生通过课上学练和课外锻炼能够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速滑课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学练”结合式教学方式,是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撑船"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尊、自信能力.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3.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游戏目的:通过对弈的形式增加学生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腿部力量和跳跃能力的目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九寒冬的一个双休日,北京炎黄经络中心,在西直门内鲁迅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报告会。会上,除由祝总骧教授指导大家进行经络锻炼外,特请“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受益者作典型汇报,并邀几位学者作了即兴发言。新加坡商人黄玉成先生的报告,现身说法,生动活泼,感人至深,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福建省19条“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 全民健身路径”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 锻炼人群、年龄、文化层次、锻炼方式多样化;“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布局、管理有待 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化视角的高校"健全适龄体弱者"体质改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高校"健全适龄体弱者"的概念,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文化视角的高校"健全适龄体弱者"体质改善策略,强调需要落实于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在体育课堂上注重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应当把体育文化传习、体育社团活动、运动队训练等多项工作都纳入到"体育隐性课程"内进行统一规划,并争取校内外的资源改善体育物质条件,营造体育氛围,同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使体弱学生能够获得切实的锻炼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锻炼态度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并能够贯彻终身,促使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