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书法家王羲之写字时,全神贯注。午饭时,书童把饼子和蒜泥送来给他吃。过后,他的夫人进屋一看,只见他满嘴是墨,还不住地夸奖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原来他用饼子蘸着墨汁吃下去了。可见,王羲之研究书法,进入了专心致志的境界,因此才成为被后人仰慕  相似文献   

2.
<正>钟繇(yao)(151—230),字元常,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从小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史上记载他潜心学习书法三十余年,手指能把棉被穿出洞来。他练字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  相似文献   

3.
自大的苍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房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其中,那一大瓶墨汁没有盖上盖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说明:本文叙述了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笔力“入木三分”的故事,本篇课文结构采用总分法,先总述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然后举例分述,一例是讲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另一例是讲他的笔力入木三分,从而激励学生向王羲之学习,学习他苦学苦练,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里有一个“书法大王”,还有一个诗人。并且,他们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家的能人——爸爸。有一次,爸爸在书房里练字,我禁不住要进去看一看。爸爸说:“在宣纸上写毛笔字,墨汁会印在桌子上的。”说着,他就在宣纸下面垫了一张报纸,又在一个盘子里倒了一些墨汁。接着,他拿起一支粗大的的毛笔,在盘子里蘸了许多墨。然后,他停了一下,往纸上细细地看了一遍,构思了一下,就提笔写了起来。爸爸写字的速度并不是很慢,但是写出来的字却非常好看。不像我写字,总是一横一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4,(8):14
正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看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  相似文献   

7.
栋梁 《初中生》2015,(34):30-33
一 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习,染黑了池水.后来在更换写字的木板时,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和议论深刻.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禊”.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在兰亭河边修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十分刻苦。可每当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写的字交给老师卫夫人时,老师总是摇摇头说:你的字写得太死!王羲之为此十分苦恼,但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4,(5):14-14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相似文献   

10.
入木三分     
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书圣”。王羲之练字很刻苦。他家屋后有个池塘, 由于他常常去洗毛笔和砚台,时间一久,碧清的池水被染得黑黑的。无论休息还是走路,王羲之心里总是想着字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  相似文献   

11.
话说林黛玉进贾府见了贾母、凤姐之后,贾母便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没有在荣禧堂接见黛玉。王夫人选择在哪接见黛玉,也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多次提及黛玉是客的话。所以我以为王夫人选择在三间小正房贾政的"半旧的"书房接见黛玉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帮助孩子干这个干那个还不如帮助你的孩子培养更专注于他喜欢的事情的能力,而不是遇到一点点可能就随时会说"我不干了。"前一分钟,你的孩子还拿着画笔在专注地画一只猫,后一分钟,他就把笔扔到了地板上,一边哭一边说:"我画不出小猫的爪子。"显然,放弃而不是更努力地尝试,对于孩子,甚至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从小练字,7岁时,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可他总感到进步不大。有一天,他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边讲有关写字的方法,他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正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偷看我的  相似文献   

14.
正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学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常常告诉他:"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献之却当做耳边风。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字  相似文献   

15.
呼吸墨汁的清香我喜欢写毛笔字,喜欢墨汁的清香。我练了好几年书法,学习了行书、楷书。老师说,再过几天就练习隶书了。不同的字体,写起来不一样,但都很有意思。我临过王羲之的帖。帖是用来学习写字的样本。在看过的书法作品中,我最喜欢王羲之的,他的字很有力,据说能入木三分。我也喜欢柳体。柳体是唐朝书法家柳公权创造的字体,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精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正>智永和尚,俗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号"永禅师"。智永自幼聪慧过人,尤喜书道,自感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当他游学于全国各寺之时,却与萧子云相遇,正是萧子云传法于智永,终于让明白了他所背负的使命——承续家学。于是,他极为刻苦地练习书法。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  相似文献   

18.
写字的秘诀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七八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大家都十分喜爱他。有的说:“献之,你真了不起!”有的说:“他简直是神童!”他被夸奖得骄傲起来,练字也没有以前那样认真了。  相似文献   

19.
奉橘与送梨     
正东晋时有个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他将三百只梨送与好友,说冬天雪来得迟,天气情况不是很好。这两人说的都是客气话。家乡产橘和梨,橘子  相似文献   

20.
一地果缤纷     
今天是星期天。老公加班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儿子。商量之后,儿子和我达成了"协议":我在书房写稿,他自己在卧室的大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玩玩具。等我写完稿子,我们就一起去图书大厦给他买故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