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酷”     
几年前的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很骄傲地对我说:“今天,我们老师酷呆了。”“酷——呆——了?”我迟疑地问,“酷呆了是什么意思?”“连这都不懂?就是帅极了。”其实,“酷”的含义丰富而模糊,怎一个“帅”字了得?“酷”在《辞海》上的注释有“残忍,暴虐”、“惨痛”、“极,甚”三个意思,均与现在流行的“酷”风马牛不相及。流行的“酷”来自英语中的“cool”的音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有得”一词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几乎与“没有”的用法等同无异。他们对这两词的区别不甚了解。例如,有的同学问:“你吃饭了吗?”答曰:“有得吃”。回答者的意思究竟是没有饭吃呢还是没有吃饭呢?回答者说是后面一种意思,但听的人却可理解为前一种意思。又如,问  相似文献   

3.
幽默专卖店     
小王和小张同是来自沿海某渔村的大学生,可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小王成了网络工程师,而小张却没有。教授不解地问小张这到底是为什么?小张回答说“:小王能成为网络工程师,是因为他原来就有家庭优势,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教授不解地问小王有什么优势?小张说:他家是织渔网的。”“那么你家呢?”教授又问。小张答道:我家是专门拆渔网的。”优势明显“孩子们,谁知道骆驼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一片沉默。老师略作沉思,进一步启发说“:也就是说,骆驼有什么东西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呢?”学生答:有,是小骆驼。”骆驼的特点顾客“:服务员,这只烤鸡怎么…  相似文献   

4.
翟运胜 《山东教育》2004,(16):62-63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8的分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8个苹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8个苹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8个苹果,给妈妈4个,我留4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生1:“我4个苹果,妈妈4个,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教师未做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给妈妈5个苹果,我留3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又问。生2:“妈妈这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8个苹果…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问我:“老师,苹果横着切下来,中间是什么样的?”我茫然了,思维的定势和生活的习惯决定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7.
笑话一箩筐     
怎么老是你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 oldare you?’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午点又是苹果。 上一次吃苹果,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苹果没有吃完。让他们扔掉,他们却又显出一副舍不得的模祥来。等到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地问了那几位幼儿的家长,问他们的孩子爱不爱吃苹果,答案几乎都一样:“他可爱吃苹果啦!”“他在家一口气能吃完一个大苹果!” 问题在哪里呢?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看电视。妈妈突然说:“谁愿意削个苹果给我吃?”我拿着苹果,又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 ,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只方形的苹果 ,便问他 :“你为什么画一个方苹果呢 ?”孩子回答道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 ,他拿来苹果想放在桌子上 ,可一不小心苹果却滚落到了地板上 ,使自己感到很难堪 ,就想 ,要是苹果是方的 ,不就不滚了吗 ?于是就把苹果画成了方的了。”老师听完他的话后 ,微笑着说 :“你想得好 ,祝愿你将来能培育出又大又好的方苹果来。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七册《避雨》一文运用了这样一个俗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通过预习很快了解了词的意思。课堂上有个同学问:“沙锅’的‘沙’能否用‘砂’?”我让学生一起来辨析“沙”“砂”两字,同学们查了字典。“沙”与“砂”是同音字,“沙”的意思有四:①细小的石粒;②象沙一样的东西;③姓;  相似文献   

11.
雨伞几岁?     
“你几岁了,孩子?”一个老人问汤姆。“8岁了。”汤姆自豪地答道。老人笑了笑,说:“可你还没我手里的雨伞高呢!”“那您的雨伞几岁了?”汤姆问。"How old are you,little boy"An old man asked Tom. "Eight years old."Tom answered proudly. The old man laughed and said:"But you are shorter than my umbrella." "So how old is your umbrella"Tom asked.雨伞几岁?…  相似文献   

12.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教材注释是这么说的:“而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里没有对“谁何”二字分别解释,却似乎是把它们的意思等同了,“呵问”则似品味出来的意思。《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则是:“何,是呵问。谁何,关塞上哨兵诘问出入者之意。”两个注释的基本意思相同,或许都是原本了颜师古《前汉书》上的注说“谁何,问之为谁也”。(见《康熙字典》)但可惜这个颜注也是尚欠详考的。  相似文献   

13.
快乐ABC     
ImprovementOnestudenttoanother:“HowareyourEnglishlessonscomingalong?”“Fine.Iusedtobeonewhocouldn'tunderstandtheEnglishmen,andnowit'stheEnglishmenwhocan'tunderstandme.”进步一位学生问另一位:“你的英语最近学得怎么样?”“很好。我过去听不懂英国人说话,可现在是英国人听不懂我的话了。”ThePluralFormof"Child"Teacher:Whatisthepluralofman,Tom?Tom:Men.Teacher:Good.Andthepluralofchild?Tom:Twins.“孩子”的复数形式老师:汤姆,“男人”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是什么?汤姆:男人们。老师:答得好。那“孩子”的复数形…  相似文献   

14.
英语释疑二     
6.为什么用英语打电话时不能说Who are you? 英语打电话时的用语自有一套习惯说法,与普通口语中的问答有一定差别,不能互相套用。例如: 问“你是谁?”不说Who are you?而要说Who’s that? 问“你是汤姆吗?”不说Are you Tom?而说Is that Tom speak-  相似文献   

15.
蓝咪咪拉着铃铛蛋,轻手轻脚地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来到一个宽敞明亮的玻璃棚边。墙上的霓虹灯闪着一行大字: 凡尔纳物种设计院5号园 铃铛蛋问蓝咪咪:“这是什么意思?”蓝咪咪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大概,大概又是三角板爷爷在这里搞什么物种设计吧?” “物种”怎么能“设计”呢?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怎样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其中“从文内到文外”,正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什么是“从文内到文外”呢?请看一例: 《一个苹果》写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掩蔽洞里,洞里有八个志愿军战士。运输员在路上捡来一个苹果,连长命令一人吃一口,结果还剩下大半个。有一个教师讲到这里,就问学生:“假如你是连长,你准备怎样处理这剩下的大半个苹果?”由此可见,所谓“从文内到文外”,就是引导学生向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再走进一步,用学生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7.
讲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时,有的同学问:“渔为动词,是打鱼的意思,那《打渔杀家》中的‘打渔’不就是‘打打鱼,了吗?‘渔’字是不是用错了?”《打渔杀家》中的“渔”字没有用错。之所以有上述疑问,是因为没有理解好“打渔杀家”的意思。“打渔杀家”中的“打”字与“打鱼”中的“打”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殴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yes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它除了有常见的意思“是”之外,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还有不同的意思。1.表示疑问或用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述时,可译作“是吗?”“是真的吗?”例如: ——The boy can run 100 metres in eleven seconds.这男孩100米短  相似文献   

19.
问:什么是“换声区”?所谓“关闭唱法”是什么意思? 答:“换声区”是一个声乐术语。指歌唱者在自然声区以外,转换至高音区(关闭唱法——下面再讲)时的一段声区。换声区一般包括三个半音,其中第一个音称“换声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课本上一定见过“Hello,mayIspeak to Tom”这样的句型,其实这种表达方式较正式,在国外并不常用。如果你是和一位比较熟悉的朋友打电话,你最好说“Is Tom there?”或者“Is Tom a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