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上的共同追求费孝通1910年11月生于江苏吴江。读中学时,他立志当文人,后来又想当医生,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读了一年后,他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要治病人,先得治社会。于是他改学社会学,1930年转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教授(冰心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大师的中国荣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五四之子的费孝通先生曾有着大创造的机运和才华,他也抓住了这种历史机遇。晚年的费孝通先生以“文化自觉”来做文化自卑或自大的解毒剂,但我们仍可体察他内心“慢慢地着急”的焦灼洞明和达观世故。 相似文献
4.
5.
6.
十多年来,新闻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局面,新闻世纪的竞争态势将更加火爆,新一轮竞争制胜的金钥匙在哪里?其他的资源只有掌握在高素质的人的手里,才能置换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高额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推荐理由读到《江村经济》的时候,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只觉得学术论文原来可以这么朴素、简洁,但同时却又理性、科学、深刻。70年前江村的经济问题研究,已被世界经济学术圈所关注。可见,学术不一定是高大上啊!只要能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并启发现实,就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研究。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9.
10.
11.
叶檀 《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8):61-61
中美欧正在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与心理预期,展开经济争夺战。
对于世界也好,中国也好,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数据,而是改革的决心与能够推动未来30年发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用智慧与知识的杠杆,撬动报纸的改革和管理,提高报纸文章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这是我们面临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从去年10月起,中国水运报按照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在全社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涉及管理体制、用人制度、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全方位改革,使报社面貌和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交通报是1984年创刊的交通部党委机关报,由于长期吃皇粮和机关报的身份,报社缺乏市场生存能力,优秀人才不断流失。 2001年7月交通部党组对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任命了党政一把手,面对断奶、断腿、断源、断行政手段,新班子明确提出要彻底改变面貌的要求。经过深入分析后,中国交通报认识到散只是表面现象,严抓管理,形式上可能一时起到作用,但解决不了凝聚人心的根本问题,只有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释放人才潜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人事、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同步、配套进行 中国交通报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事制度僵化带来的,其内设机构是适应机关报而设置的,必须 相似文献
15.
16.
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我的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作者28来研究传媒经济的经验,梳理了作者传媒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即1979年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广播电视,到1992年后由单一的经济学研究转向应用传播学研究,以及2003年构筑应用传播学完整体系,指出传媒经济的学科性质是应用传播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只有从应用传播的角度,才能科学地回答和解决媒介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记者观察(上半月)》2016,(4):30-33
几乎所有的个人、群体或组织都希望能有更为迅疾的改变,恨不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或自己的行动都能够"一步到位"。这种深切的期待,以及因此形成的巨大的超越他人或怕被他人超越的精神压力,日积月累,慢慢演化成一种四处蔓延的"全民焦虑",或者说成为一种波及全社会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18.
新作《史记》是张晓刚又一次对自己80年代个人记忆的再叙述。在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讲述中,个人记忆都不约而同地汇集且固守在80年代那段令人回味的时光,“巧合”得令人乏味 相似文献
19.
37万字的《李元伟篮球风云路》,是一份难得的一位体育制度中官员改革探索的心路历程。他把其视为是“对中国篮球发展尽的最后一份力”。而如果每一个官员在离职之后,都能扪心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中国体育的变化远不止此 相似文献
20.
在几年前,企业界曾经流传过关于“天花板”的一些讨论。意思是说,在一些企业里,很多高级经理当他的职位到达某个高度之后,他在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就失去了前途,再也没有希望,没有继续进步的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副总裁。他给我描述那种天花板的感觉。他说自己的前面是总裁硕大的屁股,自己屁股的后面还有一群脑袋,这群脑袋是他的部下。他的话语有些戏谑的成份。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矛盾越多,机会越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去当总裁,那样的话就乱套了,但的确存在自我价值实现和自主决策愿望的满足问题。几乎每一个企业中的经理人,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于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