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人本理论是陶行知的情感管理活动的基础人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人本理论认为在教育中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包括生理、精神和社会交往等。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以一味追求“社会本位论”中使教育者追随社会需要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这就要求做到包括生理、科学、人文、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实践、认知、审美、社交等基本能力的发展。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在大半个世纪前的旧中国,教育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在西方留学的陶行知也接受了相关思想的影响。他对…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对学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要义,以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成人成才来衡量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学习体系是否合理。坚持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过程中尊重和培养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他们的个性是有许多差异的。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运用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爱的教育、因材施教、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差生教育和发展学生的特长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所有学生进行共性与个性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中衍生出来的,情感作为人的重要发展领域,将其与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同时,促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不断地融入社会。语文阅读中本身就含有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学习能力与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和品味阅读中包含的情感,进而形成完美的人格,所以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要进行情感教育首先,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当代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呈荒漠化的趋势。现今的青少年由于家庭关系,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备受宠爱,导致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  相似文献   

9.
“人本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活动中成长,“个性培养”是充分弘扬其个性,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回顾三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总结了人本管理与修改培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情感教育是一种精神成人教育,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既要从人类的禀性出发,也要从教育的宗旨出发,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质量,才能在情感教育中与学生一同实现生命的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本论”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人做个真正的人,离开培育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存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将培养理念化和理想化的人才作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漠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杨胜才 《贵州教育》2010,(11):33-34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情感教育是一种精神成人教育,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既要从人类的禀性出发,也要从教育的宗旨出发,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质量,才能在情感教育中与学生一同实现生命的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相似文献   

14.
孙菁 《教书育人》2005,(6):50-51
人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人本理论认为在教育中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包括生理、精神和社会交往等。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以一味追求“社会本位论”中使教育者追随社会需要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这就要求做到包括生理、科学、人文、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实践、认知、审美、社交等基本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敏 《考试周刊》2014,(48):102-102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因此一节好课中绝对不能缺少情感因素。只有学生被打动了、被吸引了,教师的话语才能"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有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华 《西藏教育》2009,(7):15-16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性,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而情感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论述都是围绕情感教育展开的。它不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其基本内涵和特征,而且详细阐述了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1、情感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是一个包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在内,并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整体教育。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本意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